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医院 > 小儿便血息肉在作祟电子肠镜微创灭

小儿便血息肉在作祟电子肠镜微创灭



活泼可爱的佳佳最近半年经常便血。看到宝宝女儿大便上附着鲜血,有时还有腹泻,佳佳的爸爸妈妈非常苦恼。毕竟佳佳刚刚4岁!为此他们带着宝医院就诊,化验大便常规白细胞正常,红细胞“+~+++”。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抗生素用了不少,益生菌也没少吃,却一直不见疗效。

3天前佳佳又便血了,爸爸妈妈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直奔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科就诊。医生们仔细地询问了佳佳的病史,初步诊断为“结肠息肉”,立即给予灌肠后行彩超检查。结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大小约19*22*5mm”。便血可能是排便时大便对息肉反复摩擦所致!消化科的医生们立即给佳佳进行了肠道清洁等准备,静脉麻醉下为她实施了全结肠电子结肠镜检查术。结果发现佳佳的乙状结肠黏膜上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息肉,伴有表面糜烂及渗血。征得家长同意后当即在内镜下为佳佳实施了微创治疗。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息肉”,术后佳佳没有明显不适,便血停止,住院观察3天后出院。佳佳全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医院小儿消化科王玉梅主任介绍,大便中带血,不管颜色是鲜红的、暗红的还是黑色的或柏油样,都称为便血。便血大多数是由消化道疾病引起,但也可能是全身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有时也可能因吞入消化道外的血液引起“便血”。如果儿童经常有血便、粘液便,在排除肛裂、肠炎后需要警惕结肠息肉病可能。

结肠息肉病大致分为:

1.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无遗传倾向。主要由于儿童肠道炎症、便秘等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一般无癌变风险。

2.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Peutz一Jegherssyndrome),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患者有明确家族史。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周围和颊粘膜的色素沉着,以及胃肠道多发息肉,病理上为错构瘤。本病患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但比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低。

3.幼年性息肉病:也是一种错构瘤性息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主要见于儿童;多为无症状性便血,1/3患儿会发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息肉位于结肠远端时发生腹泻等表现。结肠镜检时可见胃肠道有广泛的多发性息肉;息肉中心有许多腺体呈充满粘液扩张的潴留囊肿。息肉数目多于5个,或者有家族史者,有癌变倾向。

4.腺瘤性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肠道可见成百上千的息肉,易癌变,多有家族史。

目前随着电子胃肠镜在儿科中应用,大部分息肉都可不经开刀直接内镜下摘除。当息肉较大,或者数目太多,甚至造成肠套叠、肠梗阻等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特别提醒:儿童息肉病需要胃肠镜检查后做病理分型加基因诊断确诊。对于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一般需要半年内消化科随访。有症状者,随时复查。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yy/1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