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
一、概述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病变,也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常在体力活动、天气骤变、寒冷季节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多数病人病前无预兆。
发病时多有明显血压升高、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和意识障碍。临床特点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首选头颅CT检查,数字减影或脑血管造影、脑脊液穿刺有助于脑出血的确诊。
二、护理关键点/问题
1神志瞳孔2消化道出血3肢体活动情况4引流管5防窒息6预防再出血7脑疝8消化道出血9基础护理10健康教育
三、护理措施
1、按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监测生命征,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有无偏斜或分离,肢体活动情况,及瘫痪的分布和程度,肺部有无感染,肠鸣音是否存在,有无头痛、呕吐、消化道出血。应用脱水药物时,注意尿量、水、电解质平衡。
3、营养支持饮食要求高维生素、高热量,补充足够水分,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h。进食时,喂食速度不宜过快,抬高床头15°~30°,遇呕吐或返流呛咳时暂停进食,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保护胃粘膜药物,观察用药后反应。
5、体位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常规床头抬高15°~3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⑵去骨瓣的患者,翻身时注意勿压迫脑组织,取健侧卧位。
6、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病人卧床休息3~4周,保持病室安静。躁动病人加床栏、适当约束防坠床。定时予翻身、拍背,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脑出血。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7、引流管的护理
⑴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位置应低于头部。
⑵引流管的高度,一般脑室内引流时,引流袋固定高度为高出脑室平面(平卧位外耳廓上缘)10~15cm,硬膜外、皮下引流时引流袋高度与头颅平齐。腰大池引流管或根据每天引流量调节高度一般引流速度为2-4滴/min。
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液面波动情况,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腰大池引流管一般引流量为-ml/d即12ml/h。脑室引流管每日引流量不超过ml。
8、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切口感染,若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
9、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⑴脑疝评估及抢救:观察病人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现脑疝,迅速吸氧、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利尿药,降低颅内压。并做好脑室引流穿刺的术前准备。使用甘露醇时,应在15~30min内滴完,避免药物外渗,以防造成组织坏死,同时注意配伍禁忌。
⑵消化道出血评估及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征,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性质,及肠鸣音。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肠鸣音亢进,提示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频繁持续的打嗝预示上消化道出血;发现咖啡色呕吐物或排黑便,立即行胃内容物或大便隐血试验;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立即使用制酸、止血、保护胃粘膜药,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
10、基础护理
⑴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留置导尿,按留置导尿护理。
⑵病人瘫痪肢体常有感觉障碍,使用热水袋时宜谨慎,水温低于50℃,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⑶注意口腔卫生,不能进食者每天口腔护理2~3次。
⑷眼睑不能闭合者,涂四环素眼膏,盖湿纱布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11、9、健康教育
⑴向病人或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防治原则、自我护理方法和康复训练技巧。帮助病人及家属识别脑疝和上消化道出血先兆。关心病人及家属,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⑵进食不宜过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饮食,戒烟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水分的摄入,每天1~0ml,清晨空腹饮一杯温开水或淡盐水、蜂蜜水。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卵、肥肉等,避免吃油炸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宜少于3g,以免引起高血压,加重脑水肿。肥胖者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⑶恢复期按计划康复训练,做主动或被动运动。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⑷出院时,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服降压药时,不可骤停、自行更换或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以免血压骤降,导致脑供血不足。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若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