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健康预警房颤拒中风nbsp提问马长生
健康预警房颤拒中风nbsp提问马长生
资深编有话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特别请出马长生教授说说房颤这个话题。
数年前马教授曾经应资深编的邀请到北青报做过网络互动,与网友的问答以整版的篇幅呈现在北青报。马教授谦和有礼,平易近人,敬业如敬天,瞧,为了专访从门诊直接下来,午饭都没顾上吃。
提到马长生,医院的时光。张院长从北京卫生系统最年轻的院长干到最老道的院长,伯乐识金,以少有的远见卓识和阔大胸怀,成就了一批年轻的千里马,医院蒸蒸日上。有的大牌专家加入安贞,是冲着张院长的个人魅力去的。张院长退休以后,继续发光发热,在老年健康领域耕耘......
如今马长生教授正挑大梁: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与心律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再强调一下马主任的擅长:房颤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尤其擅长各种类型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导管消融,包括心脏外科术后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瓣膜病的球囊扩张术,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
有的人是钢铁铸造的,这么多重任竟然压不垮。
好吧,看了马主任的帅照,接着看专业回答
文章为原创
封面图来自网络,头像来自专家本人
问:我国房颤发病情况和房颤引发中风的情况?
马长生:我们国家大概有一千万左右的房颤患者。所有房颤患者相比非房颤人群,每年的中风率会增加5倍,死亡可能性增加70%。房颤主要会导致中风,病人会合并更多的心脏疾病。
问:房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马长生:老龄化,年龄是第一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也是高危人群。另外就是基础的心血管疾病,肺病也容易引发房颤。基础性心血管病加上年龄,这两个增加了房颤发病的几率。
问:一般多大岁数的人要预防房颤?
马长生:从年轻的时候就应该预防,几乎所有的病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能预防的。预防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也是预防房颤。总体上,血压控制好了,房颤就会往下走。现在房颤的预防更强调综合性和全面性,包括健康人。
问:房颤有什么特征?
马长生:阵发性房颤,一部分有症状,就是有症状的房颤,会有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活动量下降等特征。还有一些持续性房颤,每天房颤、一直房颤。还有一些人,好似没有症状,其实是因为他适应了,无症状房颤是相对的,就是没有明显的症状。
问:不同种类的房颤大概比例是多少?
马长生:房颤病人三分之二有阵发性房颤,一般性的房颤都是持续的,持续房颤一半多是从阵发性转换过来的。
问:在房颤高危人群里,除了老龄化和心血管病还有一部分肺病人群。这部分之前很少提到,根据您以往的临床经验,哪些肺病患者患房颤的风险比较高?
马长生:所有的肺病,包括肺功能不全,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因为肺和心是紧挨着的。
问:怎样预防?
马长生:针对性预防肺病是没有的,预防强调更全面地培养你的健康习惯。把心脏病控制好,就等于预防房颤了。心脏病、肺病、糖尿病、肿瘤,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绝大多数的慢病预防都是强调培养良好的习惯。
问:房颤预防需要全面性,所以困难比较大,有没有发作的高峰期,比如某个季节,某个时候发作比较多。它跟高龄有关系,大概到了什么年龄以后需要对人群有意识的筛查房颤?
马长生:时间段对房颤的危险性影响不大。
针对房颤,在十年前刚开始,少数的研究像在北欧瑞典等发达国家,社区的医生和研究者,在老年人75岁以上,发现有房颤。从那开始,一般认为75岁以上,有心血管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筛查。
问:房颤也是心血管疾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房颤治疗中多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长生:非常多,过去华法林我们用了五六十年,华法林在美国十大最麻烦的处方药排名第一,所有吃华法林的患者,吃上五年,70%人都停掉了,除了抽血监测,还有并发症,因为这个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它是十大处方药麻烦之首。现在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药了,比如华法林吃到一年停60%,但是新抗凝药可能停30%,这样就差一倍,因为不用坚持抽血化验了。
问:是不是现在大多数人都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
马长生:只要不考虑经济问题,病人就会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除了减少麻烦,还有就是致命的大出血、脑出血会下降。
问:新抗凝药停药还有30%?
马长生:一是消化道反应,有25%是不得不停。华法林停60%,新抗凝药停了30%,可能还有10%的停药患者是不愿意长期吃药,健康意识薄弱,没有良好的习惯。
问:停药以后有什么影响?
马长生:卒中,停了药卒中率就又高了。
问:新抗凝药的效果是能达到,只要不停就可能不出现以上情况的吗?
马长生:是要出现的,只不过减少三分之二。吃药的话不是全减少,是减少三分之二,减少一半多,这是很大的比例了。
记者:看到数据说,很多年前抗凝治疗率非常低,现在抗凝治疗怎么样?
马长生:现在抗凝治疗好多了,早些年,我国医疗水平比较低,公众的健康知识和医生用抗凝药的知识也还不够。过去五年,抗凝治疗率从5%突然增加到百分之二三十了,增加了好几倍。
两个原因,一个是医疗进步,是因为最近五年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因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大量的教育培训来了,医生通过培训了解到,一定要抗凝以及如何用抗凝药了。对房颤抗凝就有信心了,这样的话患者用就多起来了。同时还有媒体宣传健康教育,过去患者怕出血,现在患者不怕出血了,所以城市抗凝治疗率增加了两三倍,但农村还是没有变。
问:治疗率?
马长生:从10%增加了百分之二三十。
问:只要患上房颤就要抗凝吗?
马长生:不是全部,大概80%的病人都需要抗凝。比如我年轻,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就不容易中风。但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等,分别积分,总共积9分。比如,我有房颤,我超过65岁积一分,75岁以上积2分,一般积2分以上都要抗凝。所有房颤病人大概80%需要抗凝治疗,20%左右是0分或1分。
问:那房颤本身应该怎么治疗的?
马长生: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分两个,一个是缓解症状,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一种,慢性房颤,比如气喘吁吁,就针对它做根治,吃药或者器械治疗。
房颤更强调综合治疗,除了抗栓之外还要加上更规范的治疗。另外,症状治疗,一是吃药让房颤不犯了,还有就是吃让心跳慢的药物,难受轻一点,这是症状治疗。还有导管消融,把房颤治好了,但是导管消融能不能作为改善愈后的治疗,现在打一个问号。
问:房颤是怎么样引发这个中风的?
马长生:因为房颤时候的心房要颤抖,心脏要搏动,心脏有几个腔,血液从动脉回到肝脏、心脏,到右心房、右心室,然后到肺。到左心房、左心室。现在左心房有一个左心耳,就是大房子小暗室的关系,血液跑的慢了,一旦收缩就沿着动脉上去了。就是颤抖没有收缩能力了,血液在里面走的慢,老在那里形成湍流。正常转10圈,现在转3圈才走,因此就形成了中风。
问:房颤引发的中风和缺血性的中风症状表现和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马长生:通常的中风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颅内动脉,相当于脑梗塞。脑梗塞慢,房颤引发的卒中往往更快,病人正说话胳膊腿就不会动了,这是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有一个表现的过程,但是房颤引发中风和非房颤的中风比,房颤中风往往会大血栓,所以住院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的血栓。一旦中风了就不好办了,房颤或其他的,最可靠的就是溶栓,也得在四到六个小时打溶栓药。
问:您从门诊来看,中国人对房颤的意识,主动就诊的情况怎么样?
马长生:病人意识很高,病人一旦难受就会看病,但是患者对于房颤的公众知识还不够。一是大部分患者需要抗凝,预防脑中风,但是患者不太重视。另一个是医生没有给到足够的明确的信息,还有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重视度的问题,医生起三分之二的作用,患者起三分之一。如果医生足够强调,往往三分之二患者能坚持下去。
问:新型口服抗凝药是需要病人确诊吃这个药,是需要终身服药吗?
马长生:是的。
问:出血有没有办法预防和监测呢?
马长生:第一,吃华法林要化验,看化验值,就是INR值,实际上就是化验里的凝血指标的数据,如果超过3.0就容易出血,尤其超过3.5就会显著增加,超过3.5赶快减量,低于1.6就加量。新型抗凝药不需要监测。
问:您对患者有没有什么建议?
马长生:患者一定要听医生的。华法林要吃的话,不要轻易停,如果停的话要和医生说,不要盲目做决定。
问:如果停药造成的风险比出血的严重的多?
马长生:对,从3%的脑中风变成1%了,但是脑出血的概率0.3%到0.5%了,还是差很大。吃了新型抗凝药,脑出血可能性减少一倍,原来0.4%,就变成了0.2%。尤其是致命性出血,新抗凝药减少一半,这个有可靠的证据。
问:和以前华法林相比呢?
马长生:华法林是一个月几十块钱,这个是一千块左右。华法林一开始一个月一次,然后半年一次,再好了就是一年一次。
问:有些患者不适用抗凝药,有很多抗凝药选是吧?
马长生:对,华法林是一种,新型抗凝药有三种,特点不一样。
问:安贞医院设立了房颤门诊,患者是直接到这个门诊吗?
马长生:对,因为很多病人吃抗凝药,普通的医生对这方面不熟悉,房颤门诊不但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吃的多起来,同时还要监测。
问:刚才说三种药,达比加群酯和其他药比怎么样?
马长生:是四种,各有特点,达比加群最大特点就是减少出血,缺点就是一天吃两次。
问:这几种新型抗凝药,一个月一千,基本是这样的水平吗?
马长生:对,达比加群酯就是出血率减少。医生临床用药不这样比较,应该是倾向用什么。比如倾向于出血低的,医生就给容易出血的病人用。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具体挑一个,但是任何一个新型抗凝药都比华法林强。
问:房颤看病门诊全国大概有多少?今后会不会更多?
马长生:医院没有抗凝门诊。一般大医院越来越专科、细化,会把房颤和抗凝门诊专列出来。
健康是“一”
没有“一”就没有一切
欢迎阅读北京青年报
健康守望版
点击最上方蓝字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武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