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这100年来,美国狠狠惩罚了半个世界
这100年来,美国狠狠惩罚了半个世界
据新华社6月20日消息,美国财政部20日宣布对俄罗斯实行新一轮的制裁。
美国对俄制裁又来了!
这次的导火索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乌克兰问题。
美国财长慕钦说,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乌克兰主权,新的制裁措施旨在继续向俄罗斯施压。他表示,除非俄方遵守其在明斯克协议中的承诺,否则美对俄制裁措施不会放松。
那么,美国这次制裁都针对谁?
文丨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美国财政部的声明说,这次制裁针对38个个人和实体,其中包括一家试图逃避现有制裁的实体、两家由此前受制裁人士控制的实体,以及两名俄罗斯政府官员。
以及,普京的厨师!!
受到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同时美国人将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往来。
一直以来,俄罗斯最想改变的就是经济,美国的制裁无疑会给本就难有起色的俄罗斯经济再泼一盆冷水,影响似乎挺大。英国《金融时报》此前就报道,仅年短短一年,受制裁影响,俄罗斯民众实际收入下滑了10%,卢布下跌了3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缩水3.7%,家庭收入和投资急剧下滑。
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普京就曾轻描淡写地说过“美国的反俄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受美国反俄制裁影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至少下降了1%;美国则损失了亿美元。
其实,制裁说白了就是一种斗争的工具,通过切断原本与对手在某方面(经济、政治、军事)的交流来给对方施加压力,最终削弱对手并促其妥协。这像极了两个人的相处,如果闹掰了,就互相不想说话了,把跟对方有关的活动都取消,甚至相忘于江湖,老死不相往来。
制裁分为外交制裁、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等。但一般采用最多的就是经济制裁,原因很简单,外交制裁可以孤立对手,军事制裁可以吓唬对手,只有经济制裁可以给对手断炊,用起来最有效。
当今世界,把制裁玩得最轻车熟路的当属“霸主”美国,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就是美国成长为“制裁帝国”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制裁大棒效果究竟如何?在打击对手的同时对自己的伤害又有多大呢?且听库叔慢慢道来。
1
美国曾制裁半个世界
一战后,秉承理想国际主义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首次公开倡议把经济制裁作为战争的“替代手段”。
他认为经济制裁简直高效又省力,既打击了对手,又避免了战争,威尔逊总统甚至在一次演讲中宣称,“一个遭受联合(经济)抵制的国家就是一个即将投降的国家。运用(经济制裁)这一和平、无声而又致命的手段就无诉诸武力的需要。”
美国还把经济制裁普及到发起建立的“国际联盟”中,最初在运用制裁时也相当小心谨慎,与其他国家预先进行了较好的沟通,大家商量好了一起来,很多制裁也运用得妥妥当当,拿捏到位,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年,南斯拉夫因与阿尔巴尼亚冲突,国际联盟对其实施经济制裁。在经济制裁与外交施压联合作用下,南斯拉夫最终妥协。
———年,日本因入侵中国和东南亚,美国对其实施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禁运,随后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年,美国对阿根廷庇隆政府实施经济制裁,要求其根除国内的纳粹势力。
差不多都是针对别国的武力入侵、纳粹等国际社会“公害”,甚至还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用制裁的方式断了日本的资源,都是讲正义、讲原则的,所以那时美国的制裁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支持。
可美国这种正义感并没有保持多久,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进入到“冷战”阶段,美国和苏联这两个“霸主”开启了全方位互怼模式,采用制裁手段相互打击就成为了博弈的一种“利器”,谁还在乎什么正义,一切当然以打击对方为准。
这时候,美国的制裁大棒主要用来“棒杀”三类国家: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比如年,在美国操纵下,由西方阵营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及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实行战略物资禁运,意在削弱苏联阵营的军事发展能力。
-年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二是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比如年,美国以“沈阳领事馆纠纷”和“没收美国在华资产”为名,对新中国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爆发后,美将对华经济封锁“法律化”,作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报复。
——美国还把制裁大棒砸向自己阵营“不听话”的小弟。年美国对英法军事进攻埃及实施过经济制裁,年美国对阻挠印尼独立的荷兰也曾威胁进行经济制裁。
总之,这一时期美国渐渐“黑化”,采用制裁手段打击不听号令的国家,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在何处。
“冷战”时期美国发动的制裁也是最猛烈的,将“一言不合就制裁”发挥到了极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在——年、——年、——年这几个时段,国际上分别有16例、47例、75例经济制裁,其中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案例分别为8例、28例、54例,美国占比分别为50%、59%和72%。
在年代的“制裁10年”期间,全世界经济制裁案例总数为66例,美国为50例,占比进一步提高到76%。
美国频繁挥舞经济制裁大棒,一方面是因为权力在国际上没有了制衡,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国内体制有关。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制裁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那就是服务于“冷战”。但后冷战时代,苏联实力逐渐削弱,美国实力渐显强劲,在一家独大、顾盼自雄的状态下官方层面不再具有类似的指导原则,对外制裁也变得更加随意。
从美国国内体制层面看,与对外宣战需要获得国会授权不同,美国总统宣布对外经济制裁无须获得国会授权,美国国会也享有相当大的对外制裁权力。与总统不同的是,国会的制裁更多地针对如违反人权、宗教迫害、政治迫害、核不扩散等特定议题。从历史记录看,美国国会发起的对外制裁数量丝毫不逊于美国总统。
更惊人的是,美国的地方权力机构甚至也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对外经济制裁这一本应属于国家行为的活动中。美国地方政府从年代末开始介入经济制裁问题,在针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制裁行动中,美国有23个州以及80个城市参与其中。纽约市在年甚至以宗教问题为由把包括古巴、埃及、印尼、独联体国家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列为制裁对象。
在这种“全民制裁”的狂潮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一任期的4年内,美国对35个国家实施了经济制裁,这些被制裁国的人口加起来达23亿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比重竟高达42%!
也就是说,全世界接近一半的人都曾生活在美国经济制裁的阴影之下。
这也正是美国挟“冷战”胜利余威权力膨胀到顶峰的时期。
2
美国的制裁碰了钉子
“上的山多终遇虎”,制裁了半个世界的美国也终于碰了一颗大钉子!
这颗钉子就是伊拉克。
“冷战”之后,伊拉克在中东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枭雄”萨达姆意图称霸中东,这严重破坏了美国在此地区的战略和平衡。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随即就表示了强烈谴责,进而宣布对伊拉克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这次的制裁既全面又狠,伊拉克除医药等人道主义物资之外的所有进口都被切断,国内的对外出口也被掐掉,全部海外资产被冻结,国际信贷、技术合作被停,输油管道也被关,为了确保滴水不漏,美国还对其进行了海上拦截和空中封锁,使伊拉克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在接下来的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经过43天的战斗,迅速迫使伊拉克军队无条件投降,撤出科威特境内。接下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核武器”为借口进行所谓的调查,迟迟不肯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封锁,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利用经济制裁拖死萨达姆,防止伊拉克称霸,平衡中东势力!
美国“沙漠风暴行动”中用凝固汽油弹破坏伊军阵地前沿的贮油壕沟
按照美国的构想,伊拉克肯定扛不住这一大波经济制裁,因为伊拉克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很高,进出口产品结构也单一,一旦输入输出都被切断,那经济必然遭受重大打击,接下来就是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国内利益阶层因利益受损而屈服,同时,失业剧增、民众不满等又会带来动荡与叛乱,到那时候,伊拉克要么妥协,要么被美国扶植的反对派击垮,这样看来,伊拉克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的制裁对象!
但美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伊拉克的社会开放程度较低,政治集权,任何的制裁和困难都被独裁政府结结实实地转嫁给了普通民众,对既得利益者的影响简直微乎其微,而伊拉克民众的承受能力又极高,民族主义较强的伊拉克民众把制裁导致的忍饥挨饿、生存艰辛等痛苦都算到了美国人头上,被制裁的伊拉克民众对制裁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爱国意识和同仇敌忾意识不断增强。
于是,事实与美国预想到的完全两样:既没有精英阶层的妥协,也没有民众的叛乱。
这样一直拖了十几年,虽然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社会生产遭受到了巨大破坏,从制裁前的有点小富退化到了前工业化时代,婴儿死亡率上升了6.3%,儿童死亡率上升了7.5%,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可美国日夜期盼的游行、动荡、叛乱等却迟迟没有出现,出现的反而是很多国家对美国的质疑,长期制裁所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