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1)常规开颅手术:取额颞“⌒”或“?”皮肤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颞肌,止血后将皮瓣牵开
二、结果
编辑:雨声
常规开颅组、显微镜和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3±0.89)h,(2.33±1.00)h,(1.89±0.42)h依据随访6个月后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常规开颅组5分0例,4分l例,3分10例,2分12例,1分12例;显微镜辅助小骨窗组5分0例,4分5例,3分13例,2分4例,1分4例;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组5分0例,4分5例,3分9例,2分2例,1分3例
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0例常规开颅手术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7~79岁,血肿量30~147ml;显微镜辅助小骨窗手术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0~84岁,血肿量30~100ml脑出血康复方法;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手术l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3~76岁,血肿量34~110ml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铣刀铣开直径约6~10cm大小骨窗,“+”或“⌒”剪开硬脑膜,脑穿针穿刺定位血肿方向及深度后,切开脑实质进入血肿腔,用棉片覆盖脑造瘘通道壁并牵开,肉眼直视下清除血肿,电凝血肿腔内壁上出血点并覆盖速即纱,放置引流管(2)显微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以ct扫描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取长约4cm纵形皮肤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颞肌,止血后以乳头牵开器牵开铣开直径约3cm大小骨窗,“+”剪开硬脑膜,穿刺定位血肿方向及深度后,显微镜(leicam520ms3)t切开脑实质进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入血肿腔,用棉片覆盖脑造瘘通道壁并牵开,清除血肿,电凝血肿腔内壁上出血点并覆盖速即纱,放置引流管(3)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皮肤切口到脑穿针定位血肿步骤同上,切开脑实质进入血肿腔,吸除部分血肿使脑压下降将已消毒的x线胶片根据血肿腔深度剪好后卷起,外套剪下的手术橡胶手套指头段,做成直径约2cm圆筒状内镜工作通道放入血肿腔用长18cm、直径4mm的0°和30°内镜(karlstorz)配合吸引器和双极电凝,清除剩余血肿并电凝出血点,血肿腔内壁覆盖速即纱,放置引流管
一、资料与方法
三、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最常见脑出血类型,用不同手术方式开颅清除血肿旨在取得最大疗效的同时降低副损伤传统开颅头皮切口长、骨小脑出血的治疗窗大、头皮及肌肉剥离面大;术者肉眼寻找确定活动性出血点困难,往往需用棉片压迫止血后再将其逐段卷起同时仔细寻找,或者行地毯式盲目电凝,止血不确切,易造成热源性脑损伤;手术耗时长、失血多、创伤大;脑皮层到血肿腔造瘘通道需脑压板长时间持续牵拉,易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被脑压板割伤,加重神经功能缺失;无影灯远距离照射血肿腔,光线易被术者头部阻挡,术野暴露差,易形成盲区,遗留残余血肿;骨窗面积大,日后需做颅骨修补显微镜或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术野显露良好;镜头的放大作用使出血责任血管更容易被找到;内镜下术者可肉眼直视,也可电视屏幕多方位观察,不留视觉死角:冷光源强度可调,无热损伤可能;在自制的工作通道保护下脑出血有哪些前兆操作,周围脑组织不会被器械误伤这两种方法较传统开颅手术有微创、快速、疗效确切、改善预后的特点,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