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进展解读曲径通幽处,7T显影真超高场

进展解读曲径通幽处,7T显影真超高场



7T显示的豆纹动脉影像及其量化建模

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症状性卒中的20%,且有相当大的概率导致老年痴呆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由于脑小血管的直径仅有40~μm,传统上除了创伤较大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之外,尚无成像技术可对其进行检查。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发展,主磁场强度开始由临床常见的3T(Tesla)向7T过渡,使MRI的本征信噪比得到了一倍以上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超高场下物质弛豫时间的变化,其图像对比度也获得了增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装备有国内首台人用7TMRI系统,脑成像平台副研究员张紫豪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成像序列的研发,在7T取得了0.30mm各向同性体素的多模态脑血管成像,实现了对脑小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直接观测。医院袁云主任的团队合作,以遗传性小血管病CADASIL(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豆纹动脉等脑小血管在CSVD中的影像表现,为CSVD的影像诊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01

IV-SPACE成像豆纹动脉管壁

—基于空间选择性激发脉冲的内容积3D快速自旋回波IV-SPACE—

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artery,LSA)是从颅内大动脉Willis环的前循环部发出的供应基底节区的小穿支动脉集合,直径在um以下。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PACE)利用流动血液的磁化矢量无法被完全回聚的特点抑制管腔内的血流信号,是目前常用的颅内血管壁成像方法,然但基于现有的快速成像方法,欲使血管壁成像的体素尺寸达到0.30mm以下,需要20分钟以上的成像时间,无法应用于临床病人的扫描。在医学影像中,体素尺寸×体素数量=视场,而体素数量与MRI的成像时间直接相关。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zl/12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