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BioampLife听我一句劝,冬天
BioampLife听我一句劝,冬天
一年一次的隆冬,他,又来了。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北风吹”,还有疾病...
如果你不想在寒冬医院排队花钱的话,那为什么不花几分钟时间看看,冬天除了流感还有什么会让你全身难受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来吧,展示!
01
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常见病为哮喘,咽喉炎,气管炎,鼻炎等。
预防措施:
1.经常锻炼身体;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2
关节炎
关节炎(arthritis)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
分类:很多疾病可引起关节炎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的关节炎有以下几种:
1.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骨质增生,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多数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质增生,自然容易得骨关节炎。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在医生看来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常表现为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且发病关节呈对称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幼儿同样可发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有着复杂关系,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
3.强直性脊柱炎:多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病变。病因不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该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前,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和关节畸形而影响日常生活。
4.反应性关节炎:因肠道系统、泌尿系统等关节外感染因子触发的炎症性关节病变。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5.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发病多为急性单侧关节炎,以脚部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痛时“痛不欲生”,病程持续一周左右可缓解,像一阵风一样过去,因此叫“痛风”,但易复发。预防方法是有效的抗氧化,防止核酸被氧化分解,从而减少内源性嘌呤(占80%)产生,继而减少尿酸的产生。同时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少吃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白酒等外源性嘌呤,从而减少尿酸产生。
预防措施:
1.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可能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易感人群应避免强紫外线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
2.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关节炎加重,而营养过剩、肥胖则可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是预防某些关节炎发生的措施,如减少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禽肉、豆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吸烟人群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几率明显升高,戒烟已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3.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关节炎。
03
胃病
胃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消化器官,位于食管和小肠之间,呈中空膨大的囊状结构,存储来自食管的食物。胃可以分泌胃酸和消化液,通过不断的收缩、蠕动,将其与食物混匀,并逐渐输送至小肠。
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得胃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胃疼、胃胀、消化不良。胃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日常务必 胃病的发病机制和形成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损伤胃壁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病初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才会逐渐表现出各种常见的消化道不适。例如:胃部灼痛或刺痛,可能空腹时症状更为明显;进餐时则感觉没胃口,很快就饱了;腹胀、打嗝、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貌:巩膜、皮肤、嘴唇苍白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胃病呢?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适宜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饮食宜规律、营养要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患者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保护胃部粘膜组织,戒烟、戒酒。
避免各种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避免含盐量或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避免进食腌制、霉变食品。
04
心脑血管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糖尿病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冬季由于气温低,引起机体外围的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另外寒冷颤抖,身体耗能产热,心脏耗氧量加大。
发病时表现:突发或持续头晕、头痛、眩晕,肢体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摔倒、意识不清等症状。
预防对策:
1.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3.规律生活,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4.控制体重很必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5.定期体检或检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按时服药,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
6.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一旦发病要尽快和、急救机构取得联系,医院治疗。
冬天到了,你的脑和你的心只准为知识、美食和爱情剧动哦!
05
皮肤病
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极其重要。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密布神经和血管,并包含具有各种功能的皮肤附属器,例如毛发、皮脂腺、汗腺等。由此可见,皮肤并不仅仅承担着屏障保护作用,它还具有感知外界事物、分泌油脂、排出汗液、调节体温等众多生理功能。一旦发生皮肤病变,不仅外观会受到影响,相应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害。
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包括:
1.真菌性皮肤病:统称为癣,可侵犯人体全身各处,包括毛发、皮肤和指甲。一般按照感染部位命名,例如头癣、手癣、足癣等。 2.虫咬皮炎:病因多样,可由螨虫、蚊子、臭虫、跳蚤、蜜蜂等昆虫叮咬或毒液刺激所致。患者皮肤常见有叮咬痕迹,自觉瘙痒或疼痛。 3.粉刺: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以及细菌和死细胞形成栓塞,堵塞了皮肤毛囊开口,导致后续分泌物无法排出至皮肤表面,容易继发感染,形成局部红肿和脓疱。 4.皮炎和湿疹:此类疾病通常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常伴有其他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临床发病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反复发作的部位可呈现苔藓样外观。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要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品、浴巾、衣物。每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不要穿特别紧身的内衣、内裤,以免局部闷热、潮湿。 2.避免外源性刺激食物过敏者,避免食用诱发皮肤过敏的食物,例如牛奶、鱼虾等。
3.切勿随意尝试各种所谓的美容治疗不要滥用不明来源的化妆品和保健品。
读到这里,想必各位已经对这些疾病都有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认知了吧。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更应重视养生之道,以求平安过冬。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不只是老年人的生活哦,帅小伙和美女们也应让自己暖暖的哦。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注重心理保健,亦可科学服用补药。可要照顾好自己,活力满满的迎接银装素裹的冬天哦!
(本文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张道来博士审核)
审 核:高佳佳
责任编辑:孙爽爽
助理编辑:徐睿毅
版式设计:霍滢滢
文字编辑:温振洋 王 煜
王瞻瞻 徐文艳
殷晓菲 原迎新
甄雪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