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 中药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艾叶
中药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艾叶
?中医古老之术,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只为学习,只为传承。??
艾叶/àiyè
ARTEMISIAEARGYIFOLIUM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
产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饮片醋艾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敛,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此外,用于温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温炎,或煎汤熏洗。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艾叶的故事
据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名叫黄巢,官兵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害怕。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叶,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起义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从此,端午节插艾叶可避免灾祸就一起流传到今天。
猜
中
药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阿怡()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