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医院 > 脑中风基本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

脑中风基本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



北京治皮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根据世界中风组织(WSO)数据显示:全球每6人中便有1人会于一生中患中风,全球每6秒便有1人死于中风。在我国,根据年11月中国卒中学会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万人,每年脑血管病死亡万人。且脑中风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障碍。以前的脑中风一般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但现在20-30岁的患者也越发常见,值得引起社会民众的高度重视。

脑中风的基本概念

脑中风又叫“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一般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简单来说,脑血管堵塞了(缺血),或者破裂了(出血),都叫做脑中风。

大多数中风(估计有80%)是缺血性。缺血性中风涉及大脑血液供应受阻,造成脑细胞氧气中断。出血性中风的特点是血管破裂或头部严重受损,这也会造成血液供应中断。

出血性中风的潜在致命风险更高,因为动脉破裂或静脉畸形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严重损坏,并迅速发病。

如何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脑梗)与出血性中风(脑出血)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言语不利、甚至昏迷不省等。但出血与缺血若能在发病早期做出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及时确定两种疾病之间不同的症状,才能够根据疾病的不同,有效的进行抢救护理措施之后,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救治。

1.发病机制不同:

缺血性中风(脑梗)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2.起病方式不同:

缺血性中风(脑梗),多发生在60岁以上,安静或睡眠中起病,起病慢,10多小时或1~2天症状才达到高峰,一般没有高血压病史,全脑症状轻,意识障碍较轻,多为非均等性偏瘫,CT检查:低密度灶,脑脊液无色透明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多发生在60岁以下,活动中突然起病,数十分钟症状就可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有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表现,意识障碍重,多为均等性偏瘫。

如何预防中风?

面对脑中风的风险,首先应该积极筛查评估脑血管病,以期达到“未病先治,防控结合”,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现在有很多新的检测方法,比如无创的血管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早期控制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疾病。

做精准的健康检测可以更直观,更前置的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建议要定期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慢性病、早期介入和干预。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中风风险是一般人的2倍!

这些代谢综合症极高的一定要注意,要及时进行慢病管理和干预,这不仅可以预防中风,也可以预防许多其他并发症。

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戒烟节酒、健康吃、规律动、控制体重,这不仅能远离中风的危险,也是杜绝其他慢性病的通则,更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脑中风的紧急处理措施

缺血性中风通常可以得到有效预防,但出血性中风导致死亡的机会高达50%。在所有情况下,快速干预,认真预防和良好的中风后护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患者,突然头晕或晕倒,随后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一侧肢体瘫痪等症状,就很可能是中风,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不要摇晃患者,尽量少移动患者,尽快呼叫急救车。

2、宽松患者的衣服。如果患者清醒,让患者半卧或平卧休息。

3、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可将患者摆放成侧卧位,头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患者的假牙,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防治患者将其吸入肺中。

4、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和脉搏,不要给患者进食、喝水。

5、在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因此恢复期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来讲非常重要。目的就是改善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此外脑中风病人在康复期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中医大家朱明清教授建议:脑中风的救治效果是采取正确措施越快越好,治疗康复复越早越好。

朱明清教授的朱氏头皮针,让许多中风患者当场站立行走,被人民日报称为神针朱。

朱氏头皮针的原理是通过针刺加引导的手法,使其脑部产生生物电流,与现代研究的诺曼共振原理相吻合,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使受损的脑细胞恢复其功能。

年生物免疫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三位获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回归生命本源的生物手段,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防治疾病。

这说明古老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原理非常相近。目前朱明清教授携手生命之源精准健康管理,用现代科技手段循证中医的伟大之处,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不断传承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yy/12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