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病因 > 华科导医院马原多模态
华科导医院马原多模态
核心观点-马原副教授
脑重要功能区手术需要精益求精,周密计划,综合运用术中影像,多模态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影像导航技术是神经外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神经外科都需要用导航提高手术治疗疾病的精准性、准确性,只有通过各种多模态的导航,才能够实现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神经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
案例讲解视频访谈要点与答疑工作重点和方向
我们团队以神经肿瘤诊治为主,包括颅底肿瘤,前中颅后颅窝,幕上幕下的实质性肿瘤等,针对不同病种个体化治疗和微侵袭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对于特殊的病种,我们采取MDT多学科模式,与内分泌、影像、肿瘤、放疗科等联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有些实质性肿瘤,我们用多模态导航辅助手术的精准定位和切除;同时我们一直提倡尽量做直切口和无牵拉的理念,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损伤最小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我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通过唤醒麻醉等方式提高功能区肿瘤的手术全切率,然后采取MDT模式指导患者后续放化疗;二是运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作用于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三是后颅窝听神经瘤的神经功能保护,包括面神经和听力的保护。
神经导航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海绵状血管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种,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继发性癫痫并发症。对于浅表和有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专家一致认为应该首选手术切除。
对于深部的病灶,以前主要靠医生经验性入路选择,通过实践经验校正其从浅入深过程中方向的迷失,就是说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只能看到表层脑沟脑回的结构,但是脑过脑回结构和深部病灶之间的关系很难形成对应,我们只有依靠经验判定手术应该切开深部通道的方向,这很容易造成通道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发生移位,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找不到病灶的情况。
对于深部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数专家推荐定期观察、随访或者做伽玛刀治疗,其中有一部分病例可能会呈现反复出血,肿瘤实体增大,导致神经功能性废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过程容易造成患者重要运动或者感觉、视觉等传导通路损伤,这需要通过辅助导航技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避免和减少患者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通过DTI方式构建患者最合适、损伤程度最小的手术入路,并且辅助术中电生理监测,包括感觉诱发电位,深部皮层下传导通路刺激,皮层表面电生理监测等,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脑组织漂移问题
脑组织漂移确实是大家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