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症状 > 房颤患者脑出血后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
房颤患者脑出血后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
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PennlertJ等开展的瑞典全国性观察研究表明,对于房颤患者发生ICH后7-8周开始抗凝治疗可以最大化治疗获益并最小化风险。该研究发表在卒中权威杂志Stroke上。
本研究旨在对瑞典房颤合并脑出血(ICH)的患者,提供有关抗凝血治疗时间与严重血栓和出血性事件竞争风险之间关系的观察数据。
研究纳入来自瑞典卒中注册中心Riksstroke年6月1日至年12月31日第一次发生ICH,符合标准的例房颤患者,其中例为男性患者,例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78岁。Riksstroke与瑞典其他注册中心已联网,可以查到有关患者治疗、合并症和结局的信息。对于血栓栓塞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通过血栓、出血性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函数,以及血管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描述。
研究显示对于高风险栓塞及严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的患者,抗凝治疗与血管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降低有关。在ICH后7-8周开始抗凝治疗显示获益最大。
对于高风险的女性患者,当ICH后8周开始抗凝治疗3年内血管性死亡或卒中复发的总体风险为17.0%;未进行抗凝治疗的总体风险为28.6%(95%CI1.4%-21.8%)见图A。
对于高风险男性患者,对应的风险为14.3%vs23.6%(95%CI0.4%-18.2%)见图B。
*CIF为累积发病率;AC为抗凝治疗;AP为抗血小板治疗;Thrombotic为血栓事件;Hemorrhagic为出血事件;Vasc,deathorstroke为血管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卒中
在ICH后8周内开始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卒中3年后血栓性事件未调整的累积发病率为6.3%,在8周内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为18.8%,在8周内未实施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为13.8%。出血事件相应的发生率为6.9%、3.9%、4.4%(见下图)。
与8周内未接受任何抗血栓治疗的患者相比,在ICH后8周内开始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95%CI-13.9%——-1.0%)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95%CI-3.7%——8.7%)未显著增加。
该瑞典全国性观察研究表明,1、抗凝治疗与患者3年的血栓时间风险显著降低有关,并且与房颤合并ICH患者的出血事件风险的显著增加无关。这对于高风险或低风险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同样是如此。高风险患者中,抗凝治疗也与血管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风险降低有关。2、对于房颤患者发生ICH后7-8周开始抗凝治疗可以最大化治疗获益并最小化风险。
源文献:PennlertJ,etal.OptimalTimingofAnticoagulantTreatmentAfter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Stroke.Dec20.doi:10./STROKEAHA...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