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症状 > 秋冬季节易发疾病防治策略1nbsp

秋冬季节易发疾病防治策略1nbsp



一、猪肠炎综合症

现代养猪生产中,猪肠炎、腹泻仍然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其中在仔猪生长阶段更为多发,是引起生长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生长猪肠炎、腹泻的传染性疾病有仔猪黄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增生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猪痢疾、猪钩端螺旋体病,以及猪瘟、圆环病毒病、轮状病毒腹泻、细小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性腹泻,在此姑且统称为肠炎综合征。

防控措施:对传染性疾病的肠炎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及药物防治三方面入手。

(1)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生长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2)合理制订免疫程序,针对不同阶段猪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3)药物防治

①预防:通过母猪给药保证乳猪健康(即“仔病母治”),可在母猪产前产后选用止痢风暴、止痢散、四黄止痢颗粒等选其一拌料或兑水,也可在生长猪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上述药物。

②治疗:一旦发病,除选用上述粉散剂进行群体用药外,同时配合肌注痢见愁、奇效绝痢等选其一,对不明原因的肠炎综合症疗效确切。

③辅助措施:猪腹泻往往造成机体脱水致死,因此治疗时防脱水相当重要,宜选用补液盐,可缓解脱水、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可选用本公司生产的金维生长肽产品,该产品内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增强免疫因子等,可有效补充机体营养、维持机体电解平衡。

二、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但也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是乳猪中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特征: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极易引起死亡;仔猪白痢是30日龄内仔猪的多发病,拉白色或灰白色稀便,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

(2)免疫:给分娩前21天和14天的怀孕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K99、P三联苗,对预防仔猪黄白痢有一定效果。

(3)药物预防:可选用止痢风暴、止痢散、四黄止痢颗粒兑水、也可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创欣姆仔安、产后康、姆多宝对预防仔猪黄白痢具有良好的效果;或者母猪产前产后肌注宫乳炎清,可有效预防乳猪拉稀、腹泻。

(4)药物治疗:发病仔猪可选用仔猪保命王、仔猪腹泻停、痢必泰等选其一肌注,可有效治疗仔猪黄白痢,极大地降低仔猪死亡率。

三、仔猪红痢(梭菌性肠炎)、猪痢疾

临床特征:仔猪红痢由魏氏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病猪体温不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浅红或红褐色稀粪,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剖检可见小肠呈紫红色,肠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杂小气泡,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肝、脾、肾可见出血点。

猪痢疾由密螺旋体引起,该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缓慢。急性病例病初食欲差,粪便变软,以后迅速下痢,呈黄色或水样,可见充满血液和粘液及坏死组织碎片,同时体温升至40-40.5℃,最后大多因脱水、衰竭而死亡,病程约1周;慢性病例症状较轻,粪便中带粘液及坏死组织碎片,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病程长达1个月;剖检可见黏液性和出血性大肠炎,大肠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内充满血液和黏液,大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其它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防控措施:

(1)加强免疫:母猪临产前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可控制本病发生。

(2)药物预防:可选用肠泰欣、苦参止痢颗粒兑水、或者母猪产前口服创欣姆仔安,可有效预防乳猪拉稀、腹泻。

(3)药物治疗:对梭菌性肠炎,发病仔猪可选用仔猪保命王肌注,可有效治疗仔猪红痢,极大地降低仔猪死亡率;对猪痢疾,病猪可选用痢泻停、痢必泰等选其一肌注,可有效治疗仔猪痢疾。

四、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征

1、运动麻痹,共济失调。病猪突然发病,多发于个体肥胖的小猪。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做圆圈运动和盲目乱叫,突然猛向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呈游泳状。

2、皮下水肿。病猪某些部位的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特别是在眼睑,因此又称“红眼病”。常见于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腹部皮下,病程短的数小时,长的达7天以上,致死率约为90%。

预防

1、在仔猪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较高的乳猪代乳料教槽,在吸乳的同时,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

2、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少量多餐”原则添喂,促进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3、断奶要坚持“母去仔留”的原则,减轻对仔猪的应激。

4、断奶后,仔猪舍不可降温。适宜温度为20-24℃。

5、疫苗预防:在仔猪14-18日龄时注射猪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

用药原则

1、断奶仔猪经常性使用“恩诺沙星可溶性粉”等药物预防,可有效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率。

2、加喂适量硒和维生素E。

3、治疗建议使用水肿快康或恶痢杀星,有强效。

4、注射呋噻米等利尿成分,有利于毒素的迅速排出。

5、病猪发生神经症状时,可配合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有利于缓解症状。

五、仔猪应激综合症

应激是现在养猪过程中极普遍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动物机体突然受到外界或环境改变而产生一种生理性反应。不同阶段的猪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任何动物遇刺激均产生一些生理性反应,出现相应的应激性表现,是现代养猪生产最为关心问题之一。

应激反应是通过临床,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其临床表现为整体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腹泻现象严重、生长速度慢、采食量以及饲料成分的利用率不高等。应激主要来源于心理、营养和环境三大主要方面。

预防

1、从保健抓起,在不同阶段的群体的日粮中补充外源抗体,以达到被动免疫。

2、补充营养,促进仔猪免疫力的提高,增强动物机体的主动免疫,从而有效地防止应激,可选用金维生长肽兑水或拌料。

3、最大限度的防止环境变化对仔猪或成猪免疫力的破坏。

用药

1、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用猪用多维拌料。

2、抓猪时,若必须长途运输,可在装车前和运抵后用“芪贞增免颗粒”或“金维康”加水饮用或拌料。

3、仔猪断尾、去势、打耳标前可注射“特效米先”或“长效精典”来养活应激。

六、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症。又称为增生性回肠炎或终端性回肠炎。其病原为胞内罗松菌。剖检特征为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病理组织学变化常见肠上皮细胞增生。本病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养猪地区逐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

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携带有病原菌,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此外,天气变化、运输、饲养密度过大、不良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可引起本病的暴发。本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有时也发生刚断乳的仔猪和成年公、母猪。

临床症状

病猪引起食欲不振,生长发育不良。通常仍活跃,如果不治疗,症状断断续续持续几天至数周。病猪常由于肠粘膜的发炎或坏死而发展为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呈现持续腹泻,生长迟缓,皮肤苍白,一般在发病4-6周康复。有的出现死亡。

增生性肠炎更多的表现为出血性症状,主要发生于年轻成年猪,呈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稍长者,排黑色柏油样稀粪,后期转为黄色。有些突然死亡的病猪仅见外表苍白,粪便正常。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出猪空栏时栏舍彻底消毒(可选用疫霸或百毒消),空闲7天后,方可进猪。

3、在疫区,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肠泰欣”或“四黄止痢颗粒”,可有效地预防该病。

4、在流行期间和调运前,可选用针剂恶痢杀星或痢必泰进行防治。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前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zz/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