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症状 > 王拥军报告中国卒中防治现状,给出这4句建

王拥军报告中国卒中防治现状,给出这4句建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ask.bdfyy999.com/
                            

原创溪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9月18-20,一年一度的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以网络线上会议形式隆重召开。

今天,第23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如期举行,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王拥军院长为我们精彩解读了年的卒中报告,从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里,我们可以对中国脑卒中现状有一个总体认识。

01

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22%,也就是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

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为.49/10万。

死亡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

02

高血压和吸烟是卒中预防和管理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卒中患者中最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吸姻。其次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房颤比例相对较低。

在一般人群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危险因素也呈现较高的流行水平。

03

农村是脑卒中死亡的重灾区

-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多年来,农村地区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均高于城市。

此外,农村地区脑血管病的发率和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城市。

04

缺血性卒中约占82%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年纳入卒中住院患者万,缺血性卒中约占82%。

平均住院年龄年龄66岁,出血性卒中患者更年轻。

女性约占40%,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

王拥军教授指出,这个数据和40年前完全不一样,40年前缺血性卒中只有40%,但现在逐渐升高到82%,这根美国构成比一样。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整个构成比已经和美国一致,也就是说东方人脑出血病的增加跟基因没有关系,这跟过去经济落后有关。第二个重要数据是患者的平均住院年龄66岁,10年之前平均住院年龄是63岁,推后了3年,这说明我们一级预防取得了成效。

另外,王拥军教授介绍,超过一半的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急诊入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工作日入院的较多,周一入院者更多。这说明脑血管事件的急诊系统使用不足,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误及不正确运转仍然是目前一大问题。

05

肺炎/肺部感染是首要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卒中患者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炎/肺部感染是首要的井发症。

06

非药物治疗使用率仍然非常低

07

溶栓率24.2%,房颤抗凝43.8%

王拥军教授指出,中国溶栓率和房颤抗凝率还有很大幅度进步空间,如本来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溶栓率只有24.2%,美国这个数据为80%。

08

卒中住院患者的遵循指南干预指标

缺血性卒中患者,遵循指南的干预指标综合得分0.77。

脑出血患者遵循指南的干预指标综合得分0.72。

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得分0.59。

王拥军教授指出,医疗质量指标以及指标的执行率,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

09

中国脑血管病患者整体结局比西方好

王拥军教授介绍到,中国脑血管病患者整体结局比西方好,但非医嘱离院死亡比西方多。中国非医嘱离院患者中,一半是因为经济原因,这些患者贡献了中国卒中一个月死亡的50%。

卒中住院患者非医嘱离院/院内死亡的比例8.3%。

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率约4%。

关于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点,王拥军教授给出4句话:

参加临床研究

提供更多证据

遵循循证指南

改善医疗质量

最后,希望中国脑卒中防治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早日摆脱“卒中大国”的帽子。

专家介绍

王拥军院长

首都医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所长;北京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转化医学脑血管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执行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报道专家:首都医科医院王拥军院长

本文作者:NCN报道组——溪子

原标题:《王拥军报告中国卒中防治现状,给出这4句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zz/13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