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用药 > 河北人都要小心了一筐蘑菇让一家三口险丧
河北人都要小心了一筐蘑菇让一家三口险丧
在省会工作的赵丽艳没想到,和家人再次重逢竟是在省二院ICU重症监护室。一筐野蘑菇,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崩溃:三位亲人因吃了一筐野蘑菇而生命垂危。有关专家提醒:雨季是野生蘑菇大量生长季节,其中一些野蘑菇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会引发严重中毒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千万不要食用。
一筐野蘑菇撂倒一家三口
赵丽艳的父母和哥哥嫂子生活在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槐树庄村。8月1日,父亲赵建振到山里放羊时采了一筐野蘑菇回家。起初,夫妻俩还有些犹豫,怕野蘑菇有毒,就先用水焯了一些,给家里养的狗吃了。发现狗没事后,一家人开始食用,前后共食用了两次。
8月2日16时,嫂子苗贞芬感觉心慌,浑身发热,上吐下泻,且口渴一直想喝水。起初,苗贞芬并没有在意,到了晚上6时多症状严重。在丈夫赵胜利陪同下,来到了卫生所。当卫生所的医生得知她吃了野蘑菇,医院去看。这时,赵胜利和在家的母亲也开始有同样的反应。晚上8时许,三医院。打了几个小时的点滴,医生发现三人都没有小便,感觉问题比较严重,就建议他们转往省二院救治。
当天晚上,赵丽艳得知自己的母亲、哥哥和嫂子因误食毒蘑菇中毒严重在省二院救治,医院。经医生检查,三人被确诊为毒蘑菇中毒,症状为肾脏衰竭为主并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并让赵丽艳签下了三张病危通知书。次日凌晨,三人全部转入重症监护室,开始进行血透、血滤与血浆置换。目前,三人仍在重症监护中。
5日凌晨3时30分,赵丽艳再次被叫到了医生办公室,并签下了母亲的第二张病危通知书。
“虽然经过几天的治疗,病人肝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肾功能损伤依旧比较严重,还没有排尿感。”省二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赵昆说,目前,病人正处于脏器功能的损伤期,远远没有脱离危险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观察、治疗。
“先救他们,我没事!”
三位亲人生命垂危,让赵丽艳同样揪心的是父亲赵建振的状况也不乐观,通过检查发现其血液内也含有毒素。鉴于中毒症状不够明显,赵建振一直在老家筹钱,不愿意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先救他们,我没事!”这是赵建振的态度。
“家里的情况本来就不好,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父亲只靠着种地和放羊来贴补家用。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哥哥也没有稳定工作,嫂子主要是在家照顾孩子,两天的治疗,就花了近20万元,家里的积蓄全搭上了,而且还欠了不少。”28岁的赵丽艳哭着说:“刚住院时,我们的钱带的不够,医生看我们病情比较重,就先给进行了抢救,能用的治疗都用上了,后来都是靠借的钱才把医疗费用补齐,现在能借的都借遍了,真是愁死人了!再说了,万一我父亲体内的毒发作了,我该咋办啊?”
雨季野蘑菇生长快不要食用
据了解,雨季是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的季节,其中一些野蘑菇具有很强的毒性,一旦误食会引发严重中毒甚至可能造成死亡。目前正是毒蘑菇适宜生长时期,再加上近期全市范围内持续多雨,毒蘑菇极易繁殖生长,在风景区、公园、山区、草坪均会有野生蘑菇生长。有毒的蘑菇有几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尤其是野生蘑菇,普通人很难分清哪些是有毒的蘑菇,容易误食中毒。
有关专家提醒,来源不明的蘑菇,尤其是自己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食用。更不要以为掌握了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尝试自己去采摘野蘑菇食用,不要拿生命去“试吃”。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医院接受治疗。
近期,大雨、小雨不断,再加上高温的环境让山林中、路边树下、公园草地的野生蘑菇开始疯长,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采摘。然而,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未必食用后就是安全的,市民在尝鲜的时候很可能会因此中毒丧命。
因此在采摘时,一定要分清什么是毒蘑菇。为此,辛勤的小编根据网络及相关报道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13种野生毒蘑菇,有图有真相哦!
大波常见的毒蘑菇正在逼近!
1狗尿苔学名半卵形斑褶菇,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后期残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柄长可达16cm,往往扭曲,内部空心。
分布:狗尿苔是长在臭墙角或干大粪上的一种有毒的蘑菇。
毒性: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
2褐鳞小伞子实体小,带浅肉粉红色。菌盖具褐红色或暗紫褐色鳞片。无菌托且有菌环。幼时菌盖半球形,开伞后平展,直径2-4cm,中部鳞片密集色深,边缘有短条棱。菌肉粉白色,近表皮处带肉粉色。菌褶白又带粉色,离生,稍密,不等长,受伤变暗红色。
分布:夏秋季于林下、路边、房屋周围的草地上均可生长,一般群生,有时单生。
毒性:此种极毒,含毒肽和毒伞肽。发病初期为胃肠炎症状,然后肝、肾受害、烦躁、抽搐、昏迷,死亡率高。
3肉褐麟小伞中文学名肉褐鳞环柄菇。此种同褐鳞小伞相近似,主要区别是褐鳞小伞菌柄较细长,基部稍膨大,而肉褐鳞小伞菌柄一般等粗,菌环窄,往往只留痕迹,菌环以下有显著鳞片。
分布:夏秋季于林下、路边、房屋周围的草地上均可生长,一般群生,有时单生。
毒性:此种极毒,含毒肽和毒伞肽。
4花褶伞菌盖烟灰色,直径1-3厘米,顶部蛋壳色,稍有皱纹。菌柄柱形,常扭曲,呈浅紫色,有白色粉末。
分布:春季至夏季在粪堆及肥土上生长普遍,群生或散生。
毒性:食后发病快,约1小时后出现精神异常,产生幻觉。除严重者外,一般无胃肠道症状。
5毒蝇伞毒蝇伞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
分布:夏秋季于林下、房屋周围的草地上均可生长。
毒性: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6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
分布: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毒性: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细褐鳞蘑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
分布:夏秋季生林中地上。
毒性: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
8黑包脚伞子实体较大,白色至污白色,柄有菌托。菌盖扁半球形至近平展,直径7-13cm,可达16cm,表面白色后带淡黄色,比较平滑。菌肉白色。
分布:夏秋季生阔叶林缘地上或草地、公园中,单生或散生。
毒性:中毒后一般发病慢,潜伏期6小时以上,最长可达42小时,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泻及便血。有的出现发烧、瞳孔散大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肝炎、黄疸甚至死亡。
9毛头鬼伞又称鸡腿蘑、毛鬼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
分布: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毒性:该蘑菇含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0簇生沿丝伞剧毒。长得小,全身黄色,头顶常戴着锈褐或红褐色"帽子"
分布:喜欢抱团生长在腐烂的木头桩旁。
毒性:误食后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不适,严重者会有死亡危险。
11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
分布: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毒性: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
12臭黄菇又称鸡屎菌、油辣菇等。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柄较粗壮,圆柱形。
分布: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毒性:食后有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
13毒粉褶菌又称土生红褶菌。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
分布: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毒性: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教你8招辨别毒蘑菇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8、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要提醒大家的是,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采食不认识的蘑菇。
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由家庭误食误用导致。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