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用药 > 歇歇看middot闲话笔记丨这把P
歇歇看middot闲话笔记丨这把P
前言·缘起
年前一直很想写点东西,关于这些年的人生经历、自我反思和内心叩问,如若对读者看官们有所助益,那将是莫大荣幸。
---“狂心若歇,歇及菩提”,
以此句作为专栏命名的缘起支点,愿与所有探索内在的同行者共勉。
PTSD磨刀石十几年前,如果有人问我:生命当中什么最重要,你最想要什么?我一定会大声的回答:“智慧最重要!我要智慧。”
那时我想,如果我有了智慧,那么面对人生道路方向的抉择亦或是在生命惘然时的三岔路口,我也许会更清晰的知道如何选择。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当触缘到来时,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对于突如其来的事件,坏消息是:如果你没有准备,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常常会将你打趴下,甚至爬不起来。你也许还活着,甚至外人看起来活得还不错,但心亡失所,心力已经趴下了。好消息是:如果你能熬过去,趟过生命的暗流和暗夜,TA会激发你的斗志,激发你觉醒的热情,走上自我探索、自我了悟的道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生命的暗夜和暗流,你所遭遇的困境,那些让你痛苦的人、事和经历就是个磨刀石,让你这把钝刀,这把尘封已久的钝刀开刃,你是否能斩断无明不晓得,但至少能让你开始清醒,开始去叩问“我是谁?”,开始走上自我觉醒的道路。
暗夜来临十几年前,我的父亲罹患重病,我父母这代人往往有想法是不给子女添麻烦。故而第一次患病时,他并没有告知我,自己解决了去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我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我是个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种类型的孩子相对会比较自我一点。因为没有任何始末过程,回家后父母也不说任何细节和感受,就好像啥事儿也没有一样,就告诉你一声做了手术。当时的我忙于自己在外地职场谋生,内心也是颠沛流离,心绪不宁及自顾不暇。因为没有对父亲生病过程的了解,没有任何感同身受的危机感(对于这方面也是深深忏悔)。想来,我这个女儿在这块也没有做好太粗心,回头想,以我现在的认知,应该当时更多的关心父母。
在这里呼吁天下所有的父母,不要担心孩子担不住事儿,有时多与孩子沟通,这是给孩子成长和长大的机会,也是他们的经验和经历。也呼吁所有的孩子们,无论父母是什么性格,常回家看看,常和他们聊聊,哪怕说说闲话,让他们多感受一些来自子女的关爱。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
在我父亲患重病的两年之后,噩耗再次降临,某次在家里的院子里突然晕倒,被医院,医院诊断脑出血。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倒下了昏迷了。这次纸包不住火,亲戚一个电话将我召回了老家。“父亲病危住院”的讯息击中了我,从接到电话的那刻起,我是不相信的,反复问亲戚是真的么?我完全处于晕晕乎乎的状态,从外表看起来人是齐整的清醒的,但其实在收到噩耗的那一刻起,心就迷路了茫然了,所有的反应和对事件的处理都有了障碍,都处在不清醒非理性类似梦游的状态。当时我的状态任何人都没有察觉,包括我自己。多年后,在我走上心理咨询道路时,才知道这在心理创伤类型里叫PTSD创伤,即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而在我赶赴老家陪伴父亲治疗到他离世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很多事情和现象都打破了我对以往人情和社会的认知,也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比如向家境殷实的多年好友借钱遭到拒绝;向亲戚借钱周转的各种冷遇遭遇;医院医务人员向我明要红包;放下颜面的找院长多次恳求开特效药的批条;父亲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在父亲重病住院到过世这段时间的人情冷暖稀疏表现;葬礼上被老辈长辈逼着一定要在固定时间哭等等,还有很多无法言说的这一连串的事件给了我的沉重的精神心理压力和巨大打击。当然其间,好在有母亲兄弟姐妹们温情暖意的帮助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那时候我并清楚我的这些身心状态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创伤。在父亲过世、办理葬礼及举行49天祭祀活动,在完成需要我忙碌着处理关于父亲的身后事之后,才开始慢慢感觉到自己身心不对劲儿。
我开始经常性失眠,白天去上班如行尸走肉一般心情寡淡,下班回到家就全身无力,想躺着,什么也不想做。有种心理意向是双手的抓握无力,感觉自己象花儿一样在枯萎。脑袋一有空闲,就在想着为何父亲要生重病?为什么我无法挽就父亲的生命?一方面伤心于父亲的离世,一方面又谴责自己的无能。脑海里闪回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为什么”?
父亲病逝后,我一直在头脑里思索,为啥一开始父母不告知我关于生病的事宜,那样或许我会逐渐适应。也想到有诸多的原因,比如上了大学后一直在外读书工作,除了逢年过节,和家人联系不多,走心的沟通较少。父母性格属于内敛且讷于言的类型。父母不愿给我添麻烦,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个孩子,他们是大人有能力承担等等。但这样的做法,就如同记忆中他们在我成年后,从来没有拥抱过我一样的这种隔绝感,看似爱我不麻烦我的做法,会否定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至少让当时的我觉得我似乎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一个外人,就是个亲戚。我会问我自己:“父母爱我么?我是我父母的孩子么?······”我大脑的回路里始终闪着和父亲重病住院事件相关的一切的念头和感受。
父亲的离世像是我内心世界的围墙倒了,我的自我存在及价值感崩塌了。多年后,当我做了心理咨询师及身心疗愈师时,在做个案咨询时,聆听到不同案主的各种各样的身心觉受以后,了悟到我们的心是散乱与烦杂的,所谓心猿意马,时刻在生灭着在变化着。有时受了刺激,脑回路还会一直在原地打转,俗称的钻牛角尖。会瞬间秒懂心领神会,人类心理的问题就是如此产生的。
为什么我父亲会离开我?
为什么我的朋友亲戚会如此嘴脸?
医院的工作人员这样?
为什么······?
我在质疑自己,质疑外界,到怀疑和不信任一切间闪回徘徊。其实,这些“为什么”意味着不接受,不接受所发生的一切。
只要有任何关于父亲两个字的文字,声音,画面,电视电影情节,我只要看到听到了就会流泪不已。不想外出,也不愿接触外人。时间长了,家人很不理解,甚至觉得矫情,并时不时用略带苛责的眼光语气对你。
然而这些心理的身心的痛苦,只有本人才能切身体会。期间,为解决失眠,我也尝试了很多物理方法,比如泡脚、吃药,但都无效。想想也是,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自己到底怎么啦,无法对症下药,自然都无效。现在回头想,如果当时我自己或亲人知道这是个心理创伤就好了,也许就不用经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的苦楚伤怀了。
PTSD更象是经历和目击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反应。这些事件是单一的、灾难性的和不可预料的经历。这些事件是属于个体生命中的危机事件。遭遇到创伤的个体在最初可能感到无法言喻的恐惧及震惊,不敢相信发生的事情是真的。TA可能会失去感官知觉,身体如同与灵魂分裂了一般感到麻木,甚至记不得发生过创伤事件的任何细节。如果创伤事件过去半年之后,个体还是无法回归正常状态,就很有可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当这些事件过去一年后,我进入潜意识沟通治疗时,一开始的很多次治疗我都想不起来——从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开始到父亲葬礼结束——这当中都发生了什么具体细节,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后来随着治疗及康复的推进才慢慢回忆起来。
关于我的这些PTSD的症状状态或重或轻度地持续了两年,之后在多次的不同程度及不同方法的心理咨询、身心灵疗愈治疗和学习中我逐渐清晰的理解和治愈了,当然也借助这些个因缘这个契机,我从此走上了心理咨询师身心疗愈师的道路。
关于PTSD为了帮助大家认知PTSD,这里做一些分享,希望读者了解和理性应对。
记得某个真人秀节目节目中一位叫霍思燕的女星分享,因母亲突然去世,她从繁忙的拍摄片场回到老家后,没看到母亲,只看到供桌上的母亲照片和供果香蕉。从此之后就不能看到香蕉,一看到香蕉就难受就要呕吐。这种躯体化的反应其实也是PTSD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5.儿童PTSD的症状特征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PTSD呢?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PTSD的诊断鉴别标准如下:
一、患者曾面临如下两种情况的创伤性事件当中:
·经历、目击或碰到了真正的死亡的、或者有死亡威胁的、或有恶性伤害的、或危及身体健全的其他的创伤性事件。
·患者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害怕、无助和惊恐、或者你对创伤性事件的知觉导致了相应的情绪反应。注意:在儿童,可能表现为混乱或激惹性的行为。
二、患者以下面的一种或多种形式重新经历创伤性事件:
·不良应激事件的回忆反复出现,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注意:在年幼儿童,重复性的游戏中可以出现创伤事件的某些主题或者方面。
·患者反复出现关于创伤性事件的不良应激的梦境。注意:在儿童,可能出现令人惊恐的梦,但是没有可辨识的内容。
·患者出现创伤性事件仿佛又重新发生一样的行为和感觉,通过错觉、幻象和真实的闪回使你产生像是在真正体验创伤性事件一样的感觉。注意:年幼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创伤特异性的重演。
·当患者面临标志或是象征着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内在或外在的线索时(例如:景象、气味、声音和日期),会出现强烈的不良心理应激和躯体反应。这些线索被称作“诱发物”。
三、患者曾使用以下三种或更多的方式执意回避和创伤有关的事物(包括“诱发物”),并麻痹自己的反应:
·竭力回避和创伤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谈话,或者回避一些和创伤有关的活动和地点,或者回避那些使自己回忆起创伤的人。
·不能回忆起创伤的某个重要部分。
·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大为减少。
·变得和别人疏远、产生了距离。
·患者对情感的体验变得迟钝,体验情感的范围在缩小(例如不能感受到爱的情感)。
·未来感十分浅近——不能够预见自己较远的未来(例如患者没有考虑过未来的生涯规划,比如不期望能有一份职业、婚姻、孩子或者正常的人生)。
四、同样会持续出现“创伤之前没有的高度的生理唤醒症状”,这些症状会包含以下的两种或多种情况:
·很难入睡或持续睡眠
·焦躁或爆发的愤怒
·注意力集中困难
·过度警觉(表现出过分的警惕)
·过度的惊吓反应(神经过敏)
五、上面的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六、患者由于上面的这些症状的存在,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的生活领域出现显著的不良应激和损伤。
如果出现以上所列症状少于3个月,PTSD是急性的。如果症状反应持续了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那么可能是慢性的。如果症状在应激源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开始出现,那么就是延迟性发作。
伴随这些症状,PTSD患者还可能长期处于情绪低迷、无法再相信他人,甚至失去关于创伤的一些重要记忆。除此以外,他们可能会刻意避免跟创伤有关的人、事、物,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神经过敏、焦躁易怒、过度警觉、难以放松等情况。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人格解体或是丧失现实感,与自我意识、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环境失去联结和同步状态。
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心理咨询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精神分析疗法、潜意识沟通法等等。
或许你或你的家人目前就有类似问题,只是不了解不清楚而已。请关心和理解TA们,而不是过度苛责。也希望有类似症状的读者通过对生理、心理和精神症状的观察和体验,确定自己的创伤类型,然后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干预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助康复,逐渐减轻症状,直至康复。
寻找生命的意义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在经历过父亲生病及去世,自己患上PTSD的身心之苦,以及过程当中的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后,我的生命开始触底反弹,寻求改变,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开始从内心叩问: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段灵魂暗夜里,我孤独徘徊,忍受痛楚,又积极探索解脱之路。个中心酸苦楚只有自己能体味,但只要不放弃,一定会走出来。
然后逐渐地慢慢地我发现和领悟到了自己的本质,连接到了自己的身体,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并与其和解拥抱。在无数次的静坐冥想的瞬间,我觉知到在那些变化着地痛苦着地演绎着地发生着地觉受的当下始终有个不变的永恒的临在—那个本体存在着。那个临在最终消融燃烧了我过去所累积的痛苦。
现在回头看,一切都是风轻云淡,似乎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但真实经历过的人会明白陷在罗网里的人是苦不堪言的。而跳出罗网的人是有福的。
过往所有的经历就像是个磨刀石,它激发了我的斗志,让我觉醒。所有不能打到我的必然使我强大。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在心理治疗和身心康复的过程,就像是破境重组的过程,原本内心架构已崩塌,但也幸好已然崩塌,便更有机会重建!也让我重新去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与自己的关系,重新去看待世界。从无知无明到清醒冷静,从不接受到接纳,从抗拒到允许,从怨怼到爱,从狭隘到宽容,从质疑到信任,从执着到放下……其中有许多转变的契机、洞见、觉悟和奇遇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出来。
每一个灵魂暗夜都会带来一个礼物,于我那是灵魂的觉醒!所有经历转化成最深的领悟,而当下的领悟顿悟即是智慧!
如果现在,你问我,生命当中什么最重要?——全然的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最重要!
文:陆如是
-END-
您阅读后有何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心理咨询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看到自己,接纳自己。同时看到当下的问题的背后的深层原因,去释放那些被压抑的能量,去转化那些纠结的情绪和想法,去自我成长,去转变,去活出自己!
(潜意识个案解读与沟通请联系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