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用药 > 大便出血,别总以为是痔疮

大便出血,别总以为是痔疮



最近,医院消化内科蒋小猛主任在门诊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人。

李阿姨因为这几天发现大便表面有点鲜血,医院消化内科看一看。

蒋主任让她留了大便去化验,结果发现大便隐血是阳性的。蒋主任建议李阿姨做个肠镜,检查一下肠道可能发生的病变。

“肠镜太痛苦了!”李阿姨不肯做。

医院也查过大便隐血,也是阳性,当时一个医生说没关系,就是痔疮。

蒋主任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患者两次大便隐血都是阳性,胃肠道里面肯定发生了病变,一定要做一次肠镜。而且,消化科现在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病人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可以完成检查。

在蒋主任的强烈建议和鼓励下,李阿姨做了一个无痛胃肠镜。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患者的肠道里长了7个息肉,2个小的像黄豆大,5个大的直径差不多有2厘米,像一个个小蘑菇一样长在肠壁上!

而这种息肉如果不及时发现,很容易变成结肠癌。

于是,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蒋医生在肠镜下用微创的方法一个一个把息肉全切掉了。术后观察两天没什么问题,李阿姨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大便出血了,是痔疮还是胃肠道疾病?

很多人对痔疮和胃肠道疾病不是很了解,总是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大多数肠癌病例在初期会被误诊为痔疮。

大便出血了,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是痔疮,于是很多胃肠道病变,包括直肠癌等,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到发生明医院检查。

那么,大便出血,究竟如何区别是胃肠道疾病还是痔疮呢?

医院消化内科蒋小猛主任来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1

大便出血,能看出来是胃肠道疾病还是痔疮吗?

咱们捂住鼻子,回头看一看:

痔疮出血

痔疮出血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大便之后出血,大便和血是分开的,往往是大便表面附有鲜血,便后滴血、喷血或是手纸上带血,且大便是正常的(成形的,黄色的)。

胃肠道出血

胃肠道里面的病变导致的便血,大便和血是混杂的,越是靠近肛门口的病变出血,颜色越鲜红,越是往上消化道的出血,颜色越暗。

也就是说,如果便血的颜色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而且除了血,大便中还有脓液,那么你需要警惕是否是胃肠道病变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大便出血会导致大便颜色变成棕黑色或者黑色沥青样,这说明消化道出血部位靠上方,大部分是因为胃出血,血液经过胃肠道时间长会变成黑色。

需要指出,因为痔疮和胃肠道病变,特别是直肠癌,都会有便血的症状,仅凭目测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判断的。

最好办法就是,出现这种情况,尤其长期出现便血,医院检查。

2

大便隐血化验——小方法能发现大问题!

一个简单的大便化验就能筛查出胃肠道有没有问题。

这里需要先说明一点,如果胃肠道导致的便血我们肉眼能观察到(大便发黑或是能看到血液),说明病变部位每天的出血量很有可能已经超过50毫升了。

如果胃肠道有病变,且每天出血在5至50毫升之间,通常我们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若是大肠靠近肛门部的病变,即使出血少于50毫升,大便表面也可能看到血)。

但是通过大便隐血化验可以化验出来有血,这时候就叫大便隐血阳性。

也就是说,如果大便隐血呈阳性,则提示胃肠道每天至少有5毫升的出血量。胃肠道的炎症、糜烂、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只要引起少量出血,都可以引起大便隐血阳性。

所以说,大便隐血化验就是用一种检验方法来确定胃肠道有没有少量出血,帮助我们在胃肠道疾病的早期发现症状,及时治疗。

3

超过40岁,建议定期做大便隐血化验

目前国际国内医生已经形成共识,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有结肠息肉病史的、有慢性腹泻或慢性便秘的、有慢性胆道疾病史的,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每次间隔1周的大便隐血化验。

如果化验呈阳性,再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从而可以早期治疗。

如果像文章开头李阿姨那样,发现有肠息肉,及时手术处理,可以降低癌变几率,预防肠癌的发生。

专家介绍

蒋小猛

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及肠道微生态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非静脉曲张出血专委会青年委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从事消化疾病临床工作20年,擅长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及各种消化内镜操作技术,比如ESD治疗胃肠道早癌,ERCP及EUS诊治各种胆道和胰腺疾病,ESV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荣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主持并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2部。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主编:董玲

供稿:消化内科

编辑:范雨舟

南京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yw/1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