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饮食 > 菊花出血,不止痔疮那么简单

菊花出血,不止痔疮那么简单



最近一段时间,您是否出现过这样的症状:原本一天排便一次,现在变成一天多次或好几天才一次;香蕉状的大便,变成了细条形,并夹杂血色……由于痛痒不明显,常误认为是痔疮或肛裂而不去理会。殊不知,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大肠癌发出的“预警信号”。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很多人的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促使大肠癌发病率节节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贵病’”。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治医师杨华指出,大量摄入“三高一低”食物会刺激胆汁分泌,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易生成致癌物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道癌变。而长期酗酒、吸烟以及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久坐不动等,都是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杨大夫介绍:“临床上,80%的大肠癌患者都会出现便血情况,而多数人将其视为痔疮,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仔细辨别这两种疾病还是很好区分的。首先,痔疮多在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排完后流血自行停止;大肠癌则是大便带血,血色较暗或黑便,有些人还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其次,大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大便变细、变稀,排不干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些人伴有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部或肛门处有肿块、肛门坠胀等症;由于肿瘤消耗,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低烧、疲乏无力或体重减轻,而痔疮则很少引起上述症状。”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便血或排便功能紊乱,医院就诊,做肛门指检、直肠镜、结肠镜等检查,千万不要武断地认为自己得了痔疮,或羞于启齿,讳疾忌医。此外,高危人群最好每3~5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杨大夫详细列举了以下几类人:40岁以上的中年人;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大肠癌;有癌症、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高脂饮食、消化功能异常者以及肥胖人群。

大肠癌在恶性肿瘤中排名前列,约六成患者被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而早诊早治则能节约一半以上的治疗成本。“癌前病变患者只需在内镜下,把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处理掉,便可降低癌变风险。”杨大夫进一步解释,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肿瘤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一般10~15年。只要在浸润性肿瘤形成前进行手术切除,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大肠癌呢?杨大夫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均衡饮食,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吃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果(每天吃五种以上)、杂粮、豆制品等,以保持大便通畅;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按时作息、心情愉悦、学会减压、控制体重;3.久坐不动的人最好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会儿,定时改变坐姿;4.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促进肠道蠕动,缩短有害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慢跑、快走、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贵阳北站疏散受地震及台风影响的列车旅客
贵阳北站疏散受地震及台风影响的列车旅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ys/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