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饮食 > 青春湖南丨优秀家庭医生熊海波走诊百姓

青春湖南丨优秀家庭医生熊海波走诊百姓



湘潭市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熊海波。(海报设计:郑玉焓)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李兵摄影朱丽萍湘潭报道早上7点30分,湘潭市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的患者陆续排起了长队。换上白大褂,该服务中心副主任熊海波医生一天的工作也就开始了。“小熊,辛苦你帮忙看下这两天,睡不好,吃不香,提不起劲……”70多岁的李奶奶(化名)是全科诊室的第一位患者,也是熊海波的“老熟人”。“这几天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血压、血糖正常不?”“别担心,我给您老人家看一看”,熊海波一边聊家常、问情况,一边为李奶奶熟练测量各项指标。“没什么事,给您开点药,吃一吃就好了。”“最重要是放宽心啊。”熊海波耐心地向老人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引导她放宽心态。熊海波耐心地为患者检查。问诊、体格检查、开化验单、建档案……整个一上午,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熊海波诊室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作为社区“健康守门人”,熊海波心中有一本账,时刻记录着对居民们的牵挂。12年来,他的单日门诊量最高超人次,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均达到了95%,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因为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起健康“保护伞”漫漫白衣路,少年追光时。谈起熊海波的青春成长史,应从他8岁那年说起。熊海波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还有一个患有先天性重度哮喘的姐姐,从他记事起,他就经常看到父母背着姐姐四处求医,有时碰到下雨天都顾不上打伞。“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有限,乡镇卫医院都无法给予姐姐有效的医治,每次姐姐哮喘发作,父亲都要背着姐姐一次次辗转前往湘潭甚至长沙看病。”熊海波每每看到姐姐因错失最佳用药时间而发作时,就难过不已。务农的收入负担不起姐姐治疗的费用,先是父亲外出务工,后来母亲也跟着一起,印象中父母微薄的收入都花在给姐姐看病上了,家里的日子总是过得紧紧巴巴的。也是在那时,一颗小小的种子就在熊海波的心里种下,并暗自努力。因为淋过雨,所以熊海波更愿意为老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从考取专家院校到拿到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熊海波步履不停。毕业之后,熊海波义无反顾地去到基层,来到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干就是12年。当时,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有限,设施设备简陋,整个服务中心也只有30来号人……而这些在熊海波看来,反而不是问题。他操心的是,乡亲们能去哪里看病。于是,他选择留下来,从头开始摸索“看病之道”,努力实现着医者的价值。遇到不一样的患者,收获不一样的感动在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明确分科,熊海波与很多医生一样,被称为全科医生。从内科到外科,只要遇到了,他就要及时作出处理。五里堆街道社区常住人口大部分是老年人,疾病谱多以老年病、慢病为主。像急诊、创伤等治疗则对医疗救治水平有一定要求,医院服务水平有限。多年的基层实践,丰富了他的医疗经验。然而,熊海波乐于钻研学习,医院进修,并自学了外科、儿科、中医和急诊等专业知识。他白天工作,晚上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他的学习精神给社区服务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我们全科医生就是要什么都会啊,不光要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更要治愈人心。”这是熊海波多年对基层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他守护着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倾尽全力扮演着各种“角色”,遇到不一样的患者,收获不一样的感动。社区居民与熊海波都是“老熟人”,在上户的路上,与签约对象交谈起来。别看熊海波年纪不大,但如今在患者眼中,他可是“全能医生”,许多附近社区的居民都会慕名前来就诊。熊海波和病人的联系很紧密,患者也愿意来找他看病,“有些乡邻会把我们全科医生当作家人朋友一样,平时我们也会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ys/14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