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饮食 > 了不起富阳这位援川男护士助力当地医院创
了不起富阳这位援川男护士助力当地医院创
开展首例腹部增强CT检查、首次为毒症患者做血透治疗、组织首场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四川省医院在近一年时间里已创造了多项“第一”,而这都离不开杭州援川医疗队员、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俞昉的辛勤努力。俞昉于年初支援武汉抗疫长达52天,被评为杭州市最美援鄂护士。年6月30日,他作为援川医疗队员远赴得荣县,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帮扶工作。他在区一院欢送会上郑重表态:“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会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医院的文化、临床经验及富阳人民对得荣县的感情传递给他们。这也是自我提升的一次机会,我定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期望!”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医院医护人员对于一些专科疾病的规范护理知识相对缺乏,例如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于是,俞昉精心制作PPT课件,结合科室实际护理问题,为同事们上护理知识培训课。同事们听完俞昉的授课后都觉得收获不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常常向俞昉请教和讨论。为了使各层次的护理人员都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俞昉对科内不常见的疾病护理进行每周晨间的小讲课学习、提问、考试,不仅有效提高了年轻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拓宽了高年资护士的知识面。同时,他注重强化科内实践技能培训,完善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科室质控组会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起找问题、促整改。俞昉还走进甘孜州得荣县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开展“黄金6分钟”心肺复苏培训,使之能够在意外发生现场及时进行自救互救。6月9日,对俞昉来说,是个期盼已久的日子。因为经过一年的努力,医院血透室终于运行起来了。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线”。得荣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目前长期血透的患者有30余人,由于当地没有血透室,他们只得往返于周边城市,如康定、丽江、香格里拉、成都等,每次车程短则四五小时、长达十余小时,加上做血透的时间,当天来回是不可能的,由此给病人增加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看到当地尿毒症患者的困难后,医院建立血透室,让这些患者可以就近治病。于是,俞昉找到了得荣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杨灵江,告知调查走访的情况,急切地想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多方努力下,医院血透室建设纳入年桐庐县·富阳区援建项目。该项目投资万元,设置了阴性区、阳性区、置管室等治疗区,初期配置4台血透机,可同时收治20名患者,并配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各种抢救设备。从布局、建设到后期运行,俞昉紧盯每一个环节,也紧扣每一个时间节点。这里面有他自己的一点“私心”:今年12月底他的援川任务将结束,为了血透室今后能顺利运行,他很想看着血透室运行半年。“要是有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整改。”4月建成,5月验收通过,6月接收患者,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除了硬件设施外,血透室的运行也离不开专业医护人员。但医院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三个科室,并没有血透相关经验的医护人员,俞昉便有了让医护人员到富阳进修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医院党委书记何正飞的支持。就这样,今年2月,医院内科护士余建英来到了富阳区一院血透室进修。今年5月,余建英进修结束,与此同时,她看完了俞昉与区一院血透室护士长邵卫红推荐的所有书籍,也顺利拿到了结业证书。在大家的期盼中,这一天终于来了!首批回到当地做血透治疗的是4名尿毒症患者,此外还有10余名患者打算回来治病。他们告诉俞昉,回来治病一年可以节省四五万元开销,作为陪护的家人还能在家干点农活,是件大好事。有一次,俞昉在得荣县城广场义诊时,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五十几岁的大妈,当时是其儿媳妇带她来的,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为当地医疗水平落后、缺少辅助检查等现实情况都让大妈的诊疗变得困难重重。医院没有专门的内分泌科,患者要坐6小时的医院看病,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大妈的治疗就这样有了这次没了下次,种种原因造成疾病治疗不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我儿媳妇听说这次有杭州帮扶的医护人员过来,就决定带着我过来看看,能不能把我这病治好。”看到大妈淳朴而又真挚的眼神,俞昉暗下决心要为她解决这个问题。他立即与相距千里之外的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费扬取得联系,在视频的“浙”段进行远程会诊,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详细交代疾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