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饮食 > 蹊跷脑出血,福州男婴险丧命99父母不
蹊跷脑出血,福州男婴险丧命99父母不
海都记者陈燕燕8月,闽侯男婴小明(化名)突然哭闹、呕吐,家人以为只是肠胃不适,不料,小明吐得剧烈,被送到省妇幼保健院抢救,医生发现他颅内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住院治疗22天,小明才好转,但可能留下癫痫、瘫痪、智力不好等后遗症。
该院儿科主任医师林海推断,小明的体内缺乏维生素K,引起了颅内出血,可能是纯母乳喂养引起的。对此,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等儿科医生提醒,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3个月以下的婴儿补充维生素K,降低发病风险。剧烈呕吐男婴颅内蹊跷出血小明出生刚42天,8月10日,他被送到省妇幼保健院时,已吐得小脸惨白、身子瘫软。家人告诉医生,小明出生后,一直是纯母乳喂养,当天清晨,他突然哭闹,吐了不少奶,他们没在意,以为是吃太饱,就抱起来轻拍背部,但不到一个上午,小明吐了六次,表情有点呆滞,家人慌了神,医院。
接诊时,林海主任医师反复追问,得知小明是纯母乳喂养,又发现小明的脸色苍白、囟门隆起,他推测“可能是颅内出血!”果然,CT检查显示,小明的大脑左侧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不小,血色素只剩81克/升,远低于儿童的正常值~克/升。当天,小明被送到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但他还是出现了多次抽搐,每次用止惊药后2分钟才停止,“很凶险!一旦脑疝,就得做开颅手术!”医生紧急予降颅压、止血、输血等处理,渐渐地,小明的脑压才降下来,病情得到了控制,9月1日他出院了。
出血前无先兆但可能致命
“发病率不高,但可能致命!”林海主任医师说,母乳的综合营养比牛奶、配方奶好,惟独维生素K的含量较少,仅为牛奶的1/4。临床实践表明,患维生素K缺乏症的孩子大多是纯母乳喂养,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他们从母体带来的维生素K存量渐少,自身还无法合成维生素K,加上母乳的维生素K含量低,新生儿吸乳量又少,所以有可能发病。他指出,近3年,仅该院就接诊41例患儿,其中,一个出生仅2个月的连江男婴,神志不清1天后,惊厥4小时,渐渐陷入昏迷,引起了脑出血,伴有脑疝,生命垂危,医院做了开颅手术,仍没能救活。
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林东如说,每年,该院也会接诊3、5个类似的病例,去年,出生仅一个半月的罗源婴儿发病后,来不及抢救,失去了生命。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也可能与皮肤、胃肠和黏膜下出血等同时存在。出血前几乎无先兆,孩子莫名地频繁呕吐、抽搐、吐沫,若不及时治疗,轻者造成消化道或其他脏器出血,严重的可能颅内出血,一部分孩子抢救后,仍可能留下后遗症:癫痫、智能障碍、瘫痪等。
3个月内婴儿应补充维生素K
林海主任医师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产伤的婴儿,更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即使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在提倡纯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在孩子出生后,每个月打1针维生素K,或每周口服1毫克的维生素K片剂,直到3个月龄。
孕妇可从怀孕中后期开始补充维生素K,产妇应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火龙果、香蕉、土豆、青菜等。
“不用太慌张!”林东如主任也说,其实,该病的预防并不难,医院会在新生儿出生时,预防性地打一针补充维生素K,即使没打过针,宝宝出生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或注射一定剂量的维生素K,降低发病风险。
?▲资料图
记者查看《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文中也建议,宝宝出生时,无论何种喂养方式,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对于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口服或注射一定剂量的维生素K,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从奶粉中获得一定量的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