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护理 > 2016年中医调理膏方大全
2016年中医调理膏方大全
服用膏滋方15大注意事项
1、膏方一般适用于4周岁以上小儿;2、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六九或末九,共50至81天;3、疾病处在活动期、变化中,不宜进补,否则会加重病情;4、膏方进补时,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5、消化功能不好、腹胀、舌苔厚腻时,不宜进补,否则会食欲减退,影响膏方吸收;6、服用膏方期间,如果遇到感冒发热或咳嗽、积滞泄泻消化不良等,应暂停服用。待疾病痊愈后,可到医生处咨询,再继续服用;7、膏方的服法一般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勺用少量开水冲调;8、服用时宜空腹服,以利于药物吸收;若空腹服用引起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可把服药时间改在饭后1小时左右;9、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10、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霉变。
11、脾胃功能低下、舌苔厚腻者,及有感冒咳嗽、口干咽痛、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身热头痛等症的患者,必须先健脾驱邪,然后进补,否则关门留寇,腻上加腻,非但补不进,反而使症状加重。
12、糖尿病人忌用冰糖、饴糖、蜂蜜,代之以木糖醇或女贞糖。
13、服膏方每次10毫升左右,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早晨与晚上睡前一小时空腹服用为好。服膏方期间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品,忌浓茶。服人参补膏忌食萝卜。
14、膏滋药启用后要防止发霉变质。每次开盖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用后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如服药时间太长,为防霉变,可隔水高温蒸化灭菌,打开药盖,等冷却后再盖好,防止水蒸气落在膏面产生霉点。如药物已发霉变质,则不宜再服。
15、服药期间如身体不适,应暂停使用。
膏方大全
1.益气活血膏方
畏寒自汗,易于感冒,倦怠无力,精神萎顿,头昏耳鸣,心悸气短,疼痛固定不移,瘕瘕肿块,肌肤甲错,唇舌暗紫,或见瘀点、瘀斑、血缕,或有肢体痿废不用,脉沉涩无力。
生黄芪,党参,赤芍药,白芍药,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白术,青皮,陈皮,柴胡,生蒲黄(包煎),黄精,丹参,升麻,炙甘草,广地龙,五灵脂,檀香,砂仁(后下),茯苓,香附,山药,防风,神曲,山楂,牛膝,生地黄,枳壳,麦门冬,牡丹皮,延胡索,泽兰叶,乌药。
本方为气虚血瘀的病证而设,因为气为血帅,气能行血,气的生化不足或气的消耗过多,导致气虚证。另外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虚直接影响着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气的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不畅而成瘀。所以方中一组药物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茯苓、山药、炙甘草等益气扶正,推动血液运行;另一组以赤芍药、白芍药、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广地龙、山楂、牡丹皮、泽兰叶、参三七粉等活血化瘀;更用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等化瘀止痛。以上益气、活血、化瘀三者为本方的主要治疗思想。同时配合应用鳖甲胶软坚消积;当归、生地黄、麦门冬补血养阴;青皮、陈皮、柴胡、檀香、枳壳、乌药等行气理气;以升麻升发清阳;防风与黄芪、白术共同益卫固表;砂仁、香附、神曲健脾助运。
总之,本方综合了固本清源的治疗思想,在益气、活血的前提下,考虑到消积、补血、行气、止痛、升阳、助运等多环节的协同作用,以冀治疗意图得以顺利实现。服用后期可配合成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以巩固疗效。
2.补气养血膏方
补气养血膏方,本方主要用于调理气血两虚型的患者,是适用于冬季的调补膏方。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平时气短,动辄更甚,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心悸心慌,平素容易感冒,在妇女可见到月经愆期,经量减少,颜色淡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舌边有明显齿痕,脉象细软无力。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辰砂拌),蜜炙甘草,熟地黄,赤芍药,油当归,川芎,大枣,桂圆肉,制何首乌,白扁豆,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准小麦,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黑料豆,核桃仁,酸枣仁,柏子仁,炙远志,鸡血藤,夜交藤,桔梗,陈皮,广木香,佛手皮,合欢皮,牛膝,淫羊藿,谷麦芽各。。
本方的适应症,属于气血两虚,因此而拟定了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方药。综观其中药物功效,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组为专门补益元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怀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等,这些药物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健脾益气的作用;一组为养血的药物,如熟地黄、赤芍药、制何首乌、枸杞子、淮小麦、大枣、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黑料豆、鸡血藤、核桃仁、当归、川芎等,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具有活血、养血、和血的作用;一组为对证治疗的药物,如夜寐不安的用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等,以安神定志促进睡眠;大便干燥则用油当归、柏子仁、酸枣仁、制何首乌、蜂蜜等含有油脂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食欲减退则用谷麦芽、扁豆等具有健脾开胃帮助运化的药物;另一组药则在方中起到理气作用,如陈皮、木香、佛手皮、合欢皮等,使膏方补而不腻,又用桔梗、牛膝两味药,可引导其他药物上行下走,使药力能遍布全身各个脏腑器官,充分发挥作用。更选用具有滋补阴血作用的阿胶收膏,目的也在于加强补血养血的作用。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冬季的膏方调补,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若有些病人服用后并无十分明显的效果,天气又转热不宜再服膏方,根据病情可以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作进一步的调治。
3.行气类膏方
润肺和肝膏
治两胁胀痛,时作咳嗽等。
党参,麦冬、桑叶、枇杷叶(去毛)、川石斛各,橘红、炒枳壳各,生薏米,生杭芍,甘草。
4.抗瘤类膏方
黄药子膏
功用适用于食道癌。
黄药子,败酱草、白英各,金银花,急性子,龙葵、瞿麦、山豆根各,斑蝥。
5.健胃类膏方
健脾阳和膏
温运脾阳,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面色萎黄等。
党参、茯苓、枇杷叶,白术、桔梗、木香、辛夷,炒枳壳、陈皮、苏叶、羌活,草豆蔻,神曲、谷麦芽。
助胃膏
温中健胃,治脾胃虚寒吐泻。
党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丁香各,缩砂仁,木香,白豆蔻1,山药,煨肉豆蔻。
6.失眠方
朱砂膏
组成朱砂、乳香,酸枣仁、党参、赤茯苓,琥珀。共研极细末。
功用治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
宁神膏
组成党参,茯神,葛根、五味子、知母、天花粉、甘草,生地。
功用治神经衰弱、健忘、记忆力衰退等。
7.跌打类及风湿类膏方
茸参膏
组成鹿茸,鹿筋,生晒参、枸杞子、五味子、熟附片各,白茯苓、党参、炒白术、熟地、山萸肉、当归、黄芪、远志、麦冬,肉桂、山药、杜仲、甘草,肉苁蓉。
功用祛风胜湿,散寒治痹,补益气血。适用于风湿病久治不愈,关节隐痛,气血虚弱者。
乌蛇膏
组成乌梢蛇、炮白附子、熟附子、大麻各,炙全蝎、炒羌活、炙乳香、炙僵蚕各,苦参,槐花。
功用治风湿性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屈伸不利,多年不愈者效佳。
8.清热类及止血类膏方
天池膏
组成天花粉、黄连各,党参、知母、炒白术,五味子,麦冬,藕汁,生地汁,人乳、牛乳,生姜汁。
功用可清热生津。治老年糖尿病。
天地膏
组成天冬,生地黄。
功用养血润肠。适用于老年津亏,大便,肛裂出血等。
清空膏
组成黄芩,柴胡,黄连,川芎、羌活、防风,甘草。
功用清肝胆火,治慢性胆囊炎,偏头痛等。
9.止嗽类膏方
宁嗽膏
配制天冬,款冬,光杏仁、白茯苓、川贝母粉、百部、百合、阿胶,紫苑。
服用每服30克,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功用润肺止咳。治疗阴虚咳嗽,咯血吐血等。
10.补血类膏方
当归养血膏
配制当归身,阿胶。
11.通便类膏方
百合膏
组成百合,川朴、光杏仁、桑白皮、天冬,大黄。
功用清肺润肠通便。适用于老人,体虚及产后津枯血少之肠燥便秘。百合液润多脂,性复滑降,药性和平,兼有滋养作用。
12.乌发类及明目类膏方
首乌延寿膏
组成首乌,莶草、菟丝子各,炒杜仲、怀牛膝、女贞子、桑叶,忍冬藤、细生地各,桑椹膏、黑芝麻膏、金樱子膏、旱莲草膏.
功用对头发变白、脱发有效,还可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久服须发白而复黑,精力耗而复强。
13.温阳类膏方
参鹿补膏
配制红参,鹿肉、玉竹各,仙灵脾、狗脊、炒白术,鸡血藤,党参、锁阳、川断,墨旱莲、仙鹤草、熟地,制女贞子。
服用每服10克,一同2次。
功用益气补脾,养血温肾。适用于老年阳虚畏寒,精神疲乏,气血不足,腰膝酸软等
14.生津类膏方
二山膏
配制山药,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丹皮、怀牛膝、车前子(包)、太子参、炒白术。
服用每服7克,一日3次,白开水冲服。
功用生津止消渴。治疗老年糖尿病。忌淀粉类食物。
15.泽肤类及利咽类膏方
犀角膏
组成生犀角、琥珀,生晒参、辰砂、茯神、酸枣仁,冰片。
功用治咽喉口舌生疮。但对扁桃体炎无效。
铁笛膏
组成簿荷,甘草、百药煎、桔梗,川芎、连翘,诃子肉、砂仁、大黄各。
功用适用于语言过多,喉痛音哑,口燥咽干,失音等。其中百药煎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功效。
清灵膏
组成薄荷,川贝母,甘草、玉丹、百草霜各,冰片,玄丹。
功用可利咽止痛。治声哑失音。
温馨提示:以上膏方配方为一般情况,中医讲究辩证论证治疗,具体方剂须专业中医师调配,不可擅自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