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护理 > 她不是美人,却让周恩来一见钟情,爱了一

她不是美人,却让周恩来一见钟情,爱了一



?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这篇散文,怀念已经逝去12年的丈夫周恩来,也怀念自己与丈夫之间如海棠花般馥郁温暖的爱情。

年的夏天,15岁的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穿着白衣黑裙、梳着S髻,在南开大学的礼堂里满怀激情的做着演讲,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台下的同学,谈及家国之忧时声泪俱下,使得不少学生也随着啜泣。

当时的邓颖超并不知道,在会场的某个角落里,21岁的周恩来目睹了这一场面,并被她所感染,随后,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了她的名字——邓文淑。

演讲结束后,邓颖超和同学们正要离开会场,周恩来快步走上前,由衷地赞赏道:“你们讲得真动人啊。”

邓颖超抬起头,只见一位英俊的青年站在自己面前,浓眉下的双眼又黑又亮,正含笑注视着自己,便大大方方地答道:“讲得不好,请多指教。”

一番交谈下来,邓颖超向周恩来提出邀请,希望他能为自己参加的义演提供指导,当时的周恩来要写稿、编排、校对《会报》的所有稿件,但他依然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她。

甚至在观看义演之后,周恩来还提出了自己的观感,帮助邓颖超一点点的改进。这样的场景让邓颖超一生都难以忘记。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一眼定情,于电光火石间便可海誓山盟,大部分的爱情需要时间来滋润,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般。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邓颖超这样回忆自己的爱情。那时的邓颖超只听说周恩来主张独身主义,却不知道那个站在讲台上勇敢的自己,已经让周恩来深刻于心。

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这份感情来的太突然,对邓颖超如此,对他们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周恩来是当时的四大美男子之一,而邓颖超却相貌平平。

她在与人闲聊时也说:“我们没有计较谁的长相,恩来长得比我漂亮,我长得并不漂亮,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他的追求。”

周恩来却说:“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州工作,当时早已在书信中确认了关系的两人,已经5年没见过面了。大约爱情中的女子,都希望爱人能把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邓颖超也不例外。

然而,周恩来不是普通的男子,邓颖超的小心思,便只能放在心里。从上海奔赴广州的邓颖超事先发了电报,告知周恩来自己的抵达时间,但周恩来并没有来接她,这让她心中有些失望;在寓所里好不容易见到了心上人,然而他只是对着自己点点头笑了笑,便又出去工作。

邓颖超委屈得几乎要哭出来,他竟连一句话都不说就走了?

爱一个人,必得先了解一个人。尽管邓颖超的小心思没有得到周恩来的迎合,但她了解也能理解周恩来,心里失落了一小会,便开始张罗起自己的工作来。

她与周恩来是同一类人,永远把工作摆在第一位,身边的人都感慨:“这真是相似的两夫妻。”

爱情里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扶持。动荡时期,周恩来没能给邓颖超安稳富足的生活,带着她四处奔走,然而邓颖超不离不弃,“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就是家”。

长征路上的周恩来因为工作压力大,一度病危,行进中的队伍医疗水平不够,不能开刀或穿刺,邓颖超在一旁默默的守护着周恩来,直到他从昏迷中苏醒,她那悬着的心和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年,周恩来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邓颖超留在北京。海棠花盛开的时候,她剪下了一枝,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了酷爱海棠的周恩来,“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周恩来感动不已,也托人带回一朵芍药回赠。

回国时,周恩来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同一个镜框里裱了起来。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象征着两颗思念之心的信物。

也许是一切太过美好,所以命运开了点玩笑,让这份美好不能太过圆满。孩子,是邓颖超和周恩来唯一的遗憾。

怀第一个孩子时,邓颖超为了工作,放弃了这个孩子,周恩来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

第二个孩子到了预产期,邓颖超难产了3天,最后医生不得不使用产钳,孩子因为头颅受伤,生下来就夭折了。此后,邓颖超再没能怀上孩子。

时间慢慢侵蚀着一个人的容颜,也慢慢侵蚀着一个人的体魄,摆在不复盛年的周恩来面前的,一个是工作,一个是身体。他的心脏病时常发作,后来又患了癌症,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看着周恩来日益消瘦的身形,邓颖超痛在心头,却不敢也不愿阻挠他,因为她深知丈夫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只能用温柔地关怀他,默默地照顾他。

无数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无数个天方破晓的黎明,只要周恩来外出工作,邓颖超就一直惦记着,不能安眠,时而试试暖气的热度,时而看看室内的温度计,焦急地等着他的归来。

身体超负荷运转的周恩来最终倒了下来,医院。医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陪他聊天,给他写信。

当时的邓颖超也遭受着高血压和眼结合膜下水肿出血的痛苦折磨,但她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镇静和坚强,不给周恩来增加任何思想压力。

年1月8日,周恩来病情加重,正在洗漱的邓医院,她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老人,医院跑去,只为见丈夫最后一面。

然而,赶到病房的邓颖超,只看到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在一旁哭泣,她一下子倒在了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这最后的告别,最终还是没能赶上。

当病房的仪器屏幕变成一条直线,周恩来的心跳停止了,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

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这一吻,是她最后的送别。

周恩来生前留下遗愿,希望死后将自己火化,然后将骨灰撒向蓝天,撒向他热爱并为之奉献了一生的祖国大地,很多人无法接受,是邓颖超站了出来,坚持完成他的遗愿,亲手捧着周恩来的骨灰盒,拜托飞行员将骨灰撒出去,而自己只留个空骨灰盒做念想。

之后,邓颖超便一直留在他俩居住过的寓所里,守着周恩来最爱的海棠花,守着他们的家,也守着他们的爱情。

既然生前相伴,死后也要相互依偎。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根据她生前的嘱托,盛装着她的骨灰的,正是年装盛周恩来骨灰的那个骨灰盒,她说,要把她的骨灰也运到海河,撒在16年前抛撒周恩来骨灰的同一个地方。

她用自己的一生,与周恩来演绎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生死相随。

(西纳维思网络推广中心收集转发)

来源:围炉夜读(ID:weiluyedu_)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zn.com/ncxhl/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