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护理 > 孩子不写作业,妈妈要从5楼跳下,这样做没
孩子不写作业,妈妈要从5楼跳下,这样做没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3月19日,河南平顶山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写作业,想要从五楼纵身跳下,在消防民警和邻居的劝说下,这位妈妈才从阳台上下来,事情在孩子向妈妈下跪认错中结束。近几年来,因为孩子不写作业,父母气得脑出血,心脏要支架之类的事例很多,但妈妈想要跳楼自尽这样的事例并不多见。这位妈妈也是值得同情的,别人可能理解不了她经历的困境,她的生活压力,她的童年经历,但不管如何,她的这一过激做法都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她无意中给孩子上了一节错误的“生命教育课”。我想对她说三句话:一、生命最重要,而不是作业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命,如果没有生命,什么名望、权利、金钱又附着于哪里,又有什么意义?常常看到很多人在病重时感慨: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也看到很多身负重病的孩子,父母祈愿: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其他的什么都无所谓。人为什么要走到绝境才会意识到生命的重要?四川省绵阳市火炬第三小学的校训就是: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经过生死洗礼,才会明白人生的真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们国家为了阻断疫情蔓延,封锁交通,停掉一切公共场所营业,学生停课,工厂停工,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国家不惜付出经济严重损耗的代价。为什么?因为生命重于一切!生命是一切的基础,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这个妈妈,因为孩子不完成作业就要跳楼,她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妈妈爱你的作业、爱你的成绩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胜过爱你。试问一个不爱自己生命的妈妈怎么会培养出热爱生命的孩子呢?而作业为什么会凌驾于最尊贵的生命之上?作业到底被赋予了什么样的光环和魔力,会成为生活的第一要务?不是作业的错,也许是很多人把作业等同于优异的成绩,等同于未来的杰出成就,等同于人生幸福,其实我们稍微深入地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些等式没有一个能够成立,作业只不过是父母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极度焦虑的投射。其实决定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怎么可能作业就决定一切。父母要放下对作业的恐惧和焦虑,理智客观地看待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妈妈的行为会让孩子也意识到,生命并不是首位,所以妈妈才会为了他不完成作业要跳楼。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败,很多挫败要远远大于没完成作业一事,孩子不知以后会跳多少次楼!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事例还少吗,孩子因为被父母老师批评,因为被同学欺负,因为失恋,因为……而后选择自杀,轻而易举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一个家庭一生的幸福。这样惨剧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和学校“生命教育”的严重匮乏,甚至是这样反面的生命教育的存在。二、管教最重要,而不是控制毫无疑问,这个妈妈是值得同情的。自始至终孩子爸爸一直没有露面,不管什么原因,也都能看出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压力和责任之大,我们也不清楚这位妈妈的童年经历和她接受过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我们也不清楚她和孩子亲子互动是如何演变到要跳楼让孩子写作业的。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似乎变成了妈妈通过跳楼来对孩子的控制,很可能孩子就会解读妈妈用生命来威胁自己写作业,让自己听话,写作业变成了权力之争,孩子没有感觉到爱,而是感到被控制。事情在孩子在消防员要求下,给妈妈下跪认错中结束。也许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但他也许会觉得自己不好,觉得自己差一点就害得妈妈丢了性命,他的心里会充满内疚,缺乏自信,总害怕自己又会做什么事情让妈妈失望,内心充满恐惧,孩子会变得听话,但是孩子内心却缺失了最重要的安全感和自尊。也许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他觉得妈妈这是小题大做,是一种对自己的胁迫,他的内心可能对妈妈产生了更大的反感和绝望,变得更不听话、更叛逆,到那时妈妈再怎么做,继续跳楼吗?年,一篇《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的新闻报道引起广泛热议。这位留美硕士由于父母长期地控制,已经被他的心理医生诊断为“严重的创伤性应激障碍”。截止新闻报道为止,他已经12年不再回家过春节了,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对父母是怀着怎样的恨意呀。请问父母们:孩子即使取得杰出成就,但心理不健康,感受不到幸福,对父母怀着恨意、绝望,这样的结局是你们想要的吗?我无意去吓唬这位妈妈,同样是妈妈,我理解她的不易。正因如此,我才更希望她能觉察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和孩子好好沟通,去管教而不是去控制孩子,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只要你去想,真的犯不着跳楼。三、自身愉悦最重要,而不是口头说教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学会好好活着,好好地爱自己,珍惜、敬畏生命,在挫败面前,仍能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孩子能力有大小,天赋、秉性各不同,只要他能积极生活,笑对人生,这便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生。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阳光少年,充满正能量,那么我们就先要有勇气和能力去爱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自信!我们都希望孩子热爱学习,不惧困难,我们就先要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我们的能量和气场,自然就会影响和滋养到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活得精彩的人生示范。让自己活得愉悦,让自己内心变得丰盈充实,远比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和安全而焦虑来得更迫切、更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好好活着,善待生命,我们的孩子才会追寻我们的脚步而来,这比对孩子口头说教,讲大道理好过千倍万倍。最近热播的《安家》中的朱闪闪,便是一个活得很愉悦的例子,由于居住空间狭小,她从小到大都睡在壁橱里,可是从没听到过她半句抱怨,她两年来未开一单,只靠拿底薪生活,可她还是每天唱唱跳跳、充满快乐。所以她被徐姑姑称为门店的“吉祥物”,因为有了她的存在,门店变得更有活力和更快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就活成我们想要的那个人吧。愉悦的妈妈才会打开孩子充满阳光的人生之门。这位妈妈无疑是爱孩子的,但她却忽略了爱孩子的前提是学会爱自己,她除了是一个妈妈,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自己,而爱自己的前提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呵护好自己的心灵。爱生命,爱自己,爱孩子,也许是我们要用一生修行的功课。PS: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你对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如何看待呢?欢迎留言留言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