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创伤性脑出血 > 脑出血护理 > 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克星
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克星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m.39.net/news/a_5778321.html口服抗凝药是用于治疗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和全身性栓塞或卒中的处方药物。虽然急性事件的治疗可能只需要短期使用抗凝药物,但对于房颤患者,还是有必要使用长期抗凝药物,尤其是预防卒中。对于抗凝相关脑出血患者而言,需要早期对凝血功能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让血肿扩大最小化,并改善预后。
出血是抗凝治疗中的常见不良事件,要引起重视。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显著降低致死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以及大出血后死亡率。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在门诊患者中的使用大幅增加。然而,获益总是和风险相伴,新型药物的使用可以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抑制正常的凝血机制,同时也导致了出血事件的增加。通常,最有可能受益于这些药物的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也会升高。因此,不管是在门诊还是急诊,医生必须了解这些药物的危害并掌握防治出血并发症的方法。
约1/3的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血肿扩大,绝大多数血肿扩大发生在首次出血后6小时内,其余大部分在24小时内发生;而凝血功能障碍性脑实质出血发生血肿扩大的频率更高,并且间隔时间更久,可在首次出血后1~2天内发生。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发生出血若不紧急处理,就可能迅速升级为危及生命的急症。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优点包括:1)与食物相互作用较少;2)不需要常规血凝监测,如PT和INR。而第二点恰恰使发生出血的口服抗凝药物使用者更难以管理。一个较小的损伤(如跌倒)可能使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发生大出血。多项病例报告和队列研究显示,轻微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这些患者受到致命的伤害,特别是老年人。目前的数据表明,口服抗凝药期间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为0.3%-0.6%。大约25%的创伤相关死亡发生在高度抗凝患者中,抗凝患者脑出血死亡率高达68%。维生素K、新鲜冷冻血浆(FFP)和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处理华法林相关凝血障碍和出血时最常用的三类逆转剂。维生素K与PCC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FFP起效更快,PCC能够取代被华法林抑制的凝血因子。血浆治疗的主要缺点是心输出量受损的患者可能无法很好地耐受容量增加。PCC和维生素K是低容量药物,患者可普遍耐受。对于口服类抗凝剂,如果用药时间未超过2小时,可给予活性炭以结合胃肠(GI)道内药物。年发表的一项探讨不同患者重启抗凝治疗时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一旦出血得到控制,推荐重启抗凝治疗;颅内出血且无高血栓风险患者,推荐延迟重启抗凝治疗至少4周;对于没有出血事件、因急诊手术终止抗凝者,应充分术后止血后尽快重启抗凝;术后出血风险低者推荐术后24小时重启抗凝,治疗剂量抗凝应推迟48-72小时。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